【面試不再重要?】比起面試 老細更看重呢樣嘢!因為可以反映求職者能力與特質?
AI人工智能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以其領導力和創新精神聞名。他不僅帶領輝達成為人工智慧和晶片設計的領導者,更以其獨特的人才招募哲學啟發了無數企業。黃仁勳認為,找到合適的人才不應僅僅依賴面試,更是更看重另一個招聘程序,他認為從中可以了解到求職者真實的能力與個人特質。
過去的表現才是關鍵
1. 面試的局限性
黃仁勳在接受安謀(Arm)執行長哈斯的Podcast訪談中坦言,面試並非他最依賴的招募方式。他指出,求職者可以通過觀看YouTube影片或事先準備技術題目,讓自己在面試中表現得非常出色,但這並不一定能真實反映他們的能力或特質。
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假裝進行一場非常有建設性的對話,由於面試時間短暫,令求職者能夠創造「偉大的時刻」,但這並不足以全面了解一個人的真實能力。
2. 背景調查的重要性
比起面試,黃仁勳更重視背景調查(reference check)。背景調查不僅能驗證求職者的工作經歷和學歷是否屬實,還能通過與推薦人或前僱主的交流,深入了解求職者的工作表現、性格特質以及與團隊的合作能力。
他指出,「你可以創造一個偉大的時刻,但你很難擺脫你的過去,」強調過往的表現才是判斷一個人能力與特質的最佳指標。
性格比學歷更重要
1. 名校光環並非成功的保證
黃仁勳在史丹佛商學院的《SIEPR經濟高峰會》中提到,企業在招募人才時,不應僅僅看重學歷或名校背景。他認為,真正的成功來自於性格,而性格需要經歷現實世界的考驗才能塑造。
「名校教育背景不一定是成功的最佳指標,」他更看重的是求職者是否具備毅力、韌性和決心,這些特質往往比學歷更能預測一個人在職場中的表現。
2. 痛苦與磨難是成長的基石
黃仁勳的哲學強調,挫折與困難是成長的必要條件。他認為,經歷過痛苦和磨難的人,往往擁有更強的內在驅動力和適應能力,並能培養出深刻的同理心與情商。
黃仁勳在一次學生的畢業禮上表示:「我希望各位有機會經歷大量的痛苦和磨難,」他認為,每一次的失敗經驗都是學習的機會,能讓人獲得新技能並強化性格。
這種理念與「華爾街物理學」的概念不謀而合,強調「貧窮、飢餓和驅動力」的重要性。黃仁勳相信,經歷過逆境的人更能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生存,並展現出卓越的領導力。
從痛苦中追求卓越
黃仁勳的哲學不僅體現在人才招募上,也深深影響了輝達的企業文化。他認為,容忍失敗是創新的前提,而創新則是成功的基石。
1. 容忍失敗,才能創新
「除非你能夠容忍失敗,否則你永遠不會去嘗試;如果你從未嘗試,你就永遠不會創新;如果你不創新,就不會成功,」黃仁勳說道。他以輝達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領域的風險為例,說明了接受風險與失敗的重要性。
輝達在深度學習技術尚未成熟時,選擇投入資源進行探索,最終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開闢了新的市場,這種勇於嘗試的精神,正是黃仁勳所提倡的「快樂的痛苦與磨難」。
2. 追求卓越的文化
黃仁勳希望輝達的員工能夠在工作中不斷挑戰自我,追求卓越。他認為,只有在壓力與挑戰中成長,才能真正實現個人和企業的突破。
「直到今天,我在公司內部仍然非常高興地使用『痛苦和磨難』這個詞,」黃仁勳說道。他希望員工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並從中獲得成長的滿足感。
黃仁勳的人才哲學強調,成功並非僅僅來自於學歷或技術能力,而是源於性格特質與過往經歷的累積。他相信,經歷過痛苦與磨難的人,能夠在職場中展現出更強的韌性與適應能力,並為企業帶來長期的價值。對於求職者而言,這提醒了我們挫折與挑戰並非阻礙,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正如黃仁勳所言:「除非你能夠容忍失敗,否則你永遠不會成功。」
睇埋:咩係「Google特質」?
睇埋:自我介紹Red Flag位!
延伸閱讀:【職場熱話】永遠唔好同公司講感情?10年青春換來一句說話 被炒前仲要幫手帶新人
延伸閱讀:【升職加薪】打工仔嘆工作5年都冇升職 「換咗7個上司都未輪到我」
延伸閱讀:【裁員潮】被公司要求自己遞信辭職 否則唔畀Reference Letter 錢同聲譽點揀好?
延伸閱讀:【Appraisal】打工仔注意!HR揭示3個員工在工作表現評核會犯的錯
最新專訪片︰
【Office豪華旅行團】安永會計重視多元和企業社會責任 培養包容性的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