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見工】面試好啱傾≠實請!前HR爆6個死因 小心連衰咩都唔知!

求職路上,你是否也曾遇過這樣的情況:面試過程相談甚歡,感覺自己表現出色,甚至獲得面試主管的正面評價,滿心期待能收到錄取通知,最終卻名落孫山?其實有可能是因為呢6件事! 

按圖睇面試無Offer 6大死因:

1.  薪酬期望超出預算
    這是最現實的因素之一。即使你的能力非常出眾,但若要求的薪酬遠高於公司為該職位設定的預算上限,管理層也只能無奈放棄。特別是當數位條件相若的候選人中,你的薪酬要求最高時,便可能因此失去機會。

2.  職業規劃與公司發展不符
    面試中「未來三至五年的職業規劃」是常見問題。若你的回答顯示個人發展方向與公司對該職位的期望存在顯著差異(例如,你期望轉向管理顧問,但公司正尋找能長期專注執行的專才),即使你很優秀,亦可能因「志不同道不合」而被婉拒。

3.  實際經驗或能力未符預期
    部分求職者可能在履歷上稍作修飾,或在面談時刻意表現。然而,經驗豐富的人力資源專員或部門主管,往往能透過深入提問、情境模擬等方式,判斷求職者是否具備所述的實際經驗與能力。一旦被察覺言過其實或能力不足,便難以進入下一階段。

4.  公司文化或管理風格不合
    每間公司都有其獨特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有時,並非你不夠優秀,而是你的背景、處事風格,被判斷可能難以適應公司的環境。例如,習慣外資企業彈性風格的人,未必能適應部分傳統企業較為層級分明的管理模式。招聘方為了降低員工流失風險,或會傾向選擇背景更契合的候選人。

5.  主管個人偏好或既有印象
    招聘決策有時亦會受到主觀因素影響。某些主管可能對特定學校畢業生、擁有某種背景,或表現特別「順從」的求職者存有偏好。這些個人化的標準雖然不會宣之於口,卻可能在無形中影響了最終決定。

6.  競爭激烈,對手條件更優
    這或許是最普遍也最令人無奈的原因。在熱門職位的招聘中,往往會收到大量條件優秀的申請。當數位候選人的能力、經驗均符合要求時,一些看似微小的細節便可能成為致勝關鍵,例如:薪酬要求略低、居住地點較近便於通勤、過往工作經歷顯示較高的穩定性,或是在面試中展現出更強烈的任職意願等。

了解上述潛在原因後,求職者可以更策略性地準備面試,並調整心態:
1.  面試前深入了解企業背景
    在面試前,積極透過公司網站、行業報告、甚至人脈網絡,了解目標公司的企業文化、價值觀、近年發展,以及(若有可能)面試主管的管理風格。這有助你在面試中展現對公司的興趣與了解,並思考如何將自身特質與公司需求連結,產生「志同道合」的共鳴。

2.  審慎處理薪酬期望的時機
    除非招聘廣告已明確要求,否則避免在面試初期就過早、過於強硬地提出具體的薪酬數字。建議先嘗試了解該職位的薪酬範圍,待進入較後階段、雙方意向較為明確時,再行深入洽談。這樣能避免因初步印象中的薪酬差距而被過早淘汰。

3.  以積極心態面對拒絕
    即使收到拒絕通知,亦應保持專業和風度。若決定詢問原因(儘管未必能得到詳盡回覆),應以謙虛、學習的態度請教。有時,良好的應對態度反而能給對方留下正面印象。我亦曾遇過在某職位落選後數月,被同一公司邀請應徵另一更合適職位的例子。保持積極,機會或會在不經意間出現。

求職過程充滿變數,一次的面試失敗,並不代表你個人能力的否定。許多時候,結果取決於眾多客觀與主觀因素的交織,包括時機、運氣,以及你與特定職位、團隊、企業文化之間的「契合度」。最重要的是,保持自信與韌性,持續裝備自己,相信在不斷的嘗試中,終會找到真正屬於你的舞台和那位懂得欣賞的「伯樂」。

睇埋:面試被壓價過萬蚊 求職者:咁都得?

睇埋:HR竟然提出試用期內減人工?

延伸閱讀:【見工技巧】HR必問「離職原因」 4大高情商回答為面試加分 呢個地雷要避開!

延伸閱讀:【面試攻略】面試致命錯誤!11句禁忌語令求職者直接出局!

延伸閱讀:【面試技巧】面試官最常問「我點解要請你?」點答先啱呢?

延伸閱讀:【見工面試】未辭職應徵公司HR就打電話做Reference check!求職者困惑:我應該點做⋯⋯


最新專訪片︰
【office豪華旅行團】GT Group超日系辦公室展現年輕活力 仲有Poolside畀員工放水燈!

⏩⏩  需要請人?立即刊登招聘廣告!  ⏪⏪

Advertisement

刊登招聘廣告
;
Follow CTgoodjobs for the latest career news, hot topics and recommended jobs!
Maybe Later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