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悲歌】巨頭光環冇用?前微軟員工苦訴9個月零Offer!事主:大公司背景反而係負累!
CT熱話管理員
繼2022年掀起一波大規模裁員潮後,矽谷的科技巨頭們在2023年至2025年間再度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這次不僅是大幅度縮減人手,更是全面收緊績效指標(KPI),藉以淘汰績效不佳的員工,打造更高效且精簡的團隊。這輪裁員波及數萬名科技界員工,尤其是IT專業人才面臨前所未有的失業風險。與此同時,人工智能(AI)與自動化技術的普及,加劇了白領工作機會的冷卻,使全球科技行業的招聘陷入停滯,昔日被視為經濟奇蹟的科技進步如今引發的是就業市場荒蕪的擔憂。
打工仔熱話速遞:中年自願減薪都冇人要?│香港經濟斷崖式下降?│咩工仲係鐵飯碗?
巨頭光環冇用?
以微軟前員工Mody Khan為例,他於2023年底被解僱後,九個月以來不斷投遞履歷和求職信,卻幾乎毫無回應。年過半百的他,積蓄日漸枯竭,眼看家業難保。Khan對外表示,感覺現在的企業好像在招聘「超人」,招聘條件極端苛刻,求職路途充滿困難與挫敗。
Mody Khan曾任職微軟的雲端解決方案架構師,年薪達六位數美元,是技術領域的資深專家。然而失業後,他的財務狀況迅速惡化,銀行賬戶的存款僅能支撐約兩個月的生活開支。若無法儘快找到工作,他將不得不動用退休基金甚至可能面臨房屋抵押貸款違約的風險。
根據Mody Khan的敘述,儘管他在微軟擁有五年服務經驗及豐富的技術背景,但求職過程中面試機會極為有限。他認為招聘方彷彿在尋找集卓越技術與初創經驗於一身的超人,而他具備的「大企業待過」的履歷反而成為瓶頸。這種矛盾反映出科技巨頭對新型人才的需求轉向,以致許多中年IT專業人士陷入職場邊緣化。
這場裁員浪潮背後的驅動力,正是這些巨頭公司為提升整體效能,紛紛收緊KPI標準,並推動組織「大扁平化」——減少中高層管理層級,將團隊規模縮小為更加靈活高效的形式。微軟自2023年以來,已兩度大規模裁員,累計上萬職位被取消,而這其中包括大量個人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IC)職務。IC職位往往不具管理責任,專注於技術或項目推進,這次裁員波及此類非管理崗位對個人職涯影響甚鉅。
其他科技巨頭如谷歌、亞馬遜、Meta、Intel及沃爾瑪也宣布削減管理層和部分技術人力,這種現象在業界形成廣泛趨勢。根據Layoffs.fyi網站統計,2023年全球科技公司裁員人數超過22萬人,2024年持續延燒,累計數字達到近40萬人,受影響者遍及全球。
Khan自2007年從巴基斯坦移居美國,歷經2008年經濟衰退的艱難,就業之路坎坷。他於2019年加入微軟,2020年正式成為全職員工,2021年晉升為雲端架構師,直到2024年年底被解聘。任職期間,Khan坦言受到多位經理對其表現的批評和惡劣的績效管理,卻缺乏清晰的工作目標指引和回饋支持,讓他更難改進表現。
失業的Khan不得不出售部分股票籌措生活費,銀行存款剩餘有限,面臨租屋或失去自宅的風險。此外,他的信用評分因財務壓力劇減,生活陷入困頓。
求職的Khan感嘆,中年IT人求職受阻,主要原因之一是年齡歧視,企業普遍偏好年輕、初創公司背景的求職者,並質疑年長求職者是否掌握最新技術。其次,他認為自己的履歷過於「強大」反成負擔,矽谷現在需要的是「初創經歷+多技能」的年輕人才,這讓不少資深人士難以再立足。
此外,AI與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正進一步削減了入門級和中階IT崗位,迫使科技產業結構加速變化,老一輩技術人員面臨更激烈的競爭與職涯挑戰。
2023至2025年矽谷科技公司的裁員潮,根本原因在於全球經濟動盪、技術升級與人才結構調整。巨頭公司透過收緊績效指標和組織扁平化策略,裁減大量技術和管理人員,致使數十萬科技工作者失業。中年IT人才成為最大的弱勢群體,面臨求職困難、財務壓力與職場排擠。人工智能和自動化雖帶來產業變革,但帶來的職場不確定性和挑戰亟需社會各界重視與因應。
延伸閱讀︰【中年危機】40歲後仲執著呢7件事?專家警告:你嘅餘生會被耽誤!
延伸閱讀︰【中年失業】40歲文職被裁 求職屢屢碰壁!網民列4大轉行出路!
延伸閱讀︰【職涯規劃】中年只想安穩? 40歲前必須準備好的10件事
最新專訪片︰
【office豪華旅行團】GT Group超日系辦公室展現年輕活力 仲有Poolside畀員工放水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