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迷思】幾憎份工都要捱夠一年?HR教你邊啲「工作建議」可以唔使跟!
CTgoodjobs' Editor
在職場打拼的過程中,很多人會聽到各種「前輩建議」和「過來人經驗」,例如「一份工作一定要撐滿一年」、「多做一點老闆才會注意」等等。然而,這些流傳已久的職場說法,是否真能助力職涯發展?又或者正悄悄限制了你的成長與選擇?
本文將剖析常見的六大職場迷思,並結合HR觀點,幫助你理性判斷哪些職場建議值得遵從,哪些該適時拋棄。希望透過這些見解,助你走出迷思,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職場路徑。
打工仔求職貼士:轉工被質問|點解釋離職原因|HR Team因1行為遭解散
幾憎份工都要捱夠一年?HR教你邊啲「工作建議」可以唔使跟!
職場迷思一:符合所有條件才敢投履歷
傳統上,人們常認為只有當自己完全符合職缺要求時,才應該勇敢投遞履歷。這種想法的背後,是對於「完美符合」的追求,但實際上,許多職位的條件並非絕對必要。雇主的理想條件多為願望清單,不代表每個條件都必須達到才能申請。特別對於非主流背景或轉職者,更應該著眼於自己的核心能力,勇於嘗試。自我推薦信亦可強調,儘管背景不同,但技能組合足以勝任工作。這樣一來,職場的門檻就不再那麼高,你的職涯路也會更為開闊。
職場迷思二:一定要撐滿一年
許多人認為,不論工作多艱難或不合適,都要堅持滿一年,怕留短期間會影響履歷。然而,現今職場更重視個人成長與彈性。硬撐不適合的工作,只會讓自己變得焦慮與倦怠。專家建議,職涯的發展並不在於待多久,而在於從每段經歷中學到什麼,為下一個挑戰做好準備。若感到疲憊或壓力過大,主動調整或轉換方向,反而是對自己負責的智慧選擇。
職場迷思三:把自己做到不可取代
曾有人認為,只有將自己提升到不可或缺的程度,才能保障職位安全。但事實上,公司裁員並非完全取決於個人努力,經濟環境、公司策略等因素都會影響決策。過度追求不可取代,可能會帶來壓力與焦慮。更實際的方法是,加強個人財務規劃,豐富人脈資源,持續進修,讓自己即使被裁,依然能迎接下一個起點。這樣的準備,才是長遠之道。
職場迷思四:多做一點就會被看見
許多人默默加班、承擔額外任務,希望贏得認可,但若沒有明確回報,這只是無謂的付出。職場專家指出,公司若沒有正式肯定你的貢獻,代表你的努力未必被重視。策略性地選擇工作,確保付出能轉化為實質回報,才是明智之舉。當然,某些任務如果能建立重要人脈或提升技能,也值得嘗試,但須衡量自己的時間與努力,避免為了刷存在感而犧牲個人力量。
職場迷思五:熱愛工作就不會覺得是在工作
這是一種理想化的看法。熱情固然重要,但不應該成為壓力的來源。喜愛某件事,不代表它一定適合當成賺錢的工具。許多熱愛的興趣,變成工作後可能會失去原本的快樂感,甚至帶來焦慮。職場人士應該清楚自己現階段的需要,平衡生活與工作之間的關係,而非盲目追求夢幻的理想。
職場迷思六:工作要有意義,不然人生空虛
不少人將工作的意義視為人生幸福的關鍵,但事實上,多數人工作只是為了維持生計。將所有的價值寄託於工作,容易造成自我崩潰的風險。適當分配人生的時間與精力,重視家庭、興趣與健康,才能讓人生更加均衡與充實。工作的意義可以多元,並非唯一,也不應成為壓倒一切的重擔。
傳統觀念已不再適用
這些職場迷思都反映出,面對快速變遷的工作環境,傳統觀念已不再適用。勇於突破刻板思維,建立多元彈性的職涯觀,才是迎接未來挑戰的正確之道。每個人在職場都應該明智追求適合自己的發展策略,不必拘泥於陳舊的規則,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請人!請人!請人!
🔗職位空缺傳送門🔗
延伸閱讀:【見工面試】轉工密被質問!坦白回答竟獲HR暖心安慰!
延伸閱讀:【離職原因】做過嘅公司執笠、倒閉!打工仔呻:面試唔知點同HR解釋……
延伸閱讀:【HR被炒】經理一直收唔到CV、連續3個月請唔到人!HR Team因1行為遭解散?
請人!請人!請人!
🔗職位空缺傳送門🔗
►最新【政府/公共機構】職位空缺
►最新【行政】職位空缺
►最新【銀行/金融】職位空缺
►最新【非政府組織/社福】職位空缺
►最新【人力資源】職位空缺
最新專訪片︰
【職業背後】90後男設回收公司將服務速遞至家門 堅持5年過百間企業都同佢合作 獨力起家成香港環保界傳奇!


Follow CTgoodjobs for the latest career news, hot topics and recommended j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