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作平衡】全球Work-Life Balance榜單公開!新加坡奪亞洲第一!香港排名飆升!
CTgoodjobs' Editor
在全球職場重視身心健康及生活質素的趨勢下,Work-Life Balance(生活工作平衡)成為求職者和雇主最關注的議題之一。近日,Remote.com 及多個權威機構發布2025年全球及亞洲工作生活平衡指數,為各國在提供員工平衡工作與生活方面的表現提供最新排名。當中新西蘭連續三年霸佔全球首位,新加坡則躍升為亞洲第一,而香港的排名更有顯著上升,展現了積極改善職場文化和條件的成果。
打工仔熱話速遞:日本職場用假名│企業推禁止加班│郵件往來一次主義
全球Work-Life Balance榜單公開!
全球Work-Life Balance指數由多項指標組合而成,包括法定年假天數、產假福利、病假安排、醫療保障、安全環境、公共幸福感、工作時長及最低工資水平等,全方位反映工人身處職場的生活質素。報告依據60個GDP排名前列國家的數據,為全球勞動力提供參考依據。
新西蘭穩坐全球榜首,歐洲國家領先多數席位
2025年全球生活工作平衡指數,頭三名分別為新西蘭、愛爾蘭和比利時。新西蘭以86.9分的高分連續第三年奪冠,憑藉32天的法定年假和長達26周的全薪產假,以及完善的全民醫療保障,讓員工在工作與生活間實現理想平衡。歐洲國家整體表現突出,包括德國、挪威、丹麥、芬蘭及荷蘭均擠身前十,展現出歐洲普遍重視工作生活平衡的優良傳統。這些國家大多有較短的平均每週工作時數(如荷蘭平均30.5小時)和先進的職場保障。
歐洲國家的成功經驗,反映出政府立法、市場監管及企業文化三方面的協同作用。而北美地區的表現相對落後,美國排名倒數第二,僅勝過奈及利亞,因其在最低工資、病假、產假及醫療保障等多項指標表現不佳,加上過長工作時間,導致員工普遍陷入工作倦怠。
新加坡拔頭籌成亞洲第一,亞洲整體排名仍待提升
在亞洲地區,新加坡以總分57.85分位列全球第25名,成為亞洲生活工作平衡的最佳代表。新加坡在醫療保障、公共安全、合理工作時長及職場福利上均獲高分,企業普遍提供14至21天的帶薪年假(超越法定最低標準),事業發展與生活享受並重。
新加坡能拔得頭籌的原因,除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有其積極推動的數碼轉型與遠程工作政策,使員工可享受更高的靈活性。當地人才考量報告指出,工作與生活平衡已成為當地求職者的首要條件,遠超薪水等物質層面,許多企業亦以“提供良好工作生活平衡”作為人才吸引和留用的主要策略。
亞洲其他地區方面,馬來西亞緊隨其後,2025年排名27位,因法定產假延長及勞動法規改善而大幅提升。日本雖然因工作文化緊張,年假少僅10日,排名有所下滑至29名,但仍為亞洲前三。台灣、南韓、印尼、越南、泰國及印度等國家亦躍升至亞洲前十,顯示各國開始重視提升員工的生活品質。
香港持續進步,工作生活平衡意識抬頭
香港在2025年全球工作生活平衡排名中位列46名,亞洲排名第13(全球60國中),較往年有明顯進步。根據Remote及本地企業調查,香港員工享有24天法定年假和14周的帶薪產假,但面對高工時文化和工作壓力大仍是挑戰。
然而,近年が雇主逐漸重視員工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根據Randstad最新報告,工作生活平衡重新成為香港員工的首要需求,超越薪金與福利。許多年輕一代尤其重視彈性工作及心理健康計劃,成為留住及吸引人才的關鍵。 尤其是Z世代,38%表示領導和企業文化改善提升了工作動力。
此外,多間香港企業開始推行更加彈性的上班安排,如彈性上班時間、遠程工作、短工作週等,以應對疫情後對工作模式的轉變。這類舉措有利於緩解員工壓力,提高滿意度及忠誠度。
不過,香港仍面臨長工時、生活成本高昂及職場競爭激烈的問題,令部分員工在私生活上受到限制。未來令工作與生活真正平衡,仍需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深化對勞動法規的修訂,加強員工心理支援系統的建設。
生活工作平衡不僅是福利,更是人才競爭力關鍵
全球數據顯示,員工的工作生活平衡水準與其生產力、工作滿意度及忠誠度息息相關。根據多項調查,擁有良好工作生活平衡的企業更能吸引高質素人才,降低離職率,同時增加員工創造力與創新力度。
新加坡和香港的企業領袖亦強調,生活工作平衡不應被視為額外福利,而是建立可持續發展企業文化的核心基石。如新加坡樟宜機場集團在最新調查中被譽為最佳僱主之一,其成功秘訣正是在於重視員工身心健康,提供豐富假期、彈性政策及支持計劃。
亞洲仍有進步空間,生活工作平衡成為全球共識
雖然亞洲許多國家在人均年假天數、育嬰假及法律保障方面仍落後於歐美國家,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努力可見成效。香港排名持續上升,令人看見本地企業與社會逐步重視員工生活質素。隨著數位化推進、遠距工作常態化及員工權益呼聲提升,生活工作平衡將成為新時代人才招攬與企業永續發展的必備條件。
未來,亞洲甚至全球職場,需要創新思維並推動政策革新,為員工創造更多彈性與支持,才能真正實現「工作為生活服務」的美好願景。工時合理、身心健康、生活有質量,是提升勞動力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加班無人工?】公司設「加班紅榜」 員工最高160小時OT無人工!打工仔斥︰更似羞辱榜
延伸閱讀:【職場管理】放工還WhatsApp下屬?專家警告:24小時on call文化正在摧殘香港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