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存之道】做「好人」反而輸蝕?專家教路:3招令你保持立場兼Keep到人緣!

不少打工仔為求「唔好搞事」、「做好自己」,往往選擇在會議中保持禮貌,甚至刻意壓抑真實感受。即使面對不合理的意見、冗長的簡報,大家仍會強顏歡笑:「唔錯呀」、「辛苦你啦」、「好清楚呀」,表面和氣,內心卻滿是尷尬或無奈。

這種「過度友善」的文化看似促進團隊融洽,實際上卻可能阻礙有效溝通、妨礙團隊進步。若我們只為保持和諧而不敢說真話,是否等同放棄了專業誠信與改進空間?

按圖睇點做先可以企硬又唔得罪人:

社交不適是常態,職場尤其明顯
社交不適是一種普遍現象,尤其在職場上更是家常便飯。從小型會議的冷場、薪酬談判的尷尬,到上下層之間的微妙互動,每天總有一些令人不自在的時刻。
大多數人處理這些情況的方法十分一致:努力微笑、強行附和、反覆強調「冇問題」或「唔緊要」,以化解表面上的衝突與不安。然而,這種過度「Nice」的包裝,往往適得其反。
「太友善」反而令人失去信任
當我們過度掩飾不適感時,反而更容易被識破。人類天生擅長解讀情緒,即使我們口中說的是讚美,語氣或面部表情若略顯不自然,也會令人感到虛偽。
舉例來說,習慣用「Well done!」或「Good job!」來回應團隊表現,若未能提供具體觀察或實質建議,反而會讓同事感覺你並未真正留心內容,只是例行敷衍。
長遠而言,這種過於籠統的讚賞或回饋,容易令對方失去信任,削弱彼此之間的溝通效果,甚至對團隊文化構成負面影響。
想打破「虛假友善文化」?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 反思你的職場是否陷入「虛假和氣」文化
問問自己:辦公室內的讚美是否真誠?大家是否真心認同,還是純粹「做個樣」?心理學家稱此現象為「多數無知」:人人以為其他人喜歡這種文化,其實大家都只是被動跟隨。
若你願意開啟這個對話,不妨從小處入手,例如在下一次會議前提出建議:「不如大家試吓每人寫三項做得好的地方、三項可改進的地方,一齊分享。」這樣不但鼓勵具體回饋,亦有助打破虛假的讚美循環。
2. 提供具體、明確的行為回饋
避免過度簡化的評論如「好掂呀」、「幾出色」,應具體指出對方哪個部分表現出色,或哪個細節可再提升。例如:「你今次用咗好多行業術語,可能令新同事難以理解。」這樣的回饋比單一句「有啲悶」更有建設性。
同樣地,對於稱讚,也應指出具體原因:「你用咗例子解釋策略,令整體報告更易明,呢點好值得保留。」
3. 從小事開始練習誠實表達
若你尚未習慣「說實話」,可先從無關痛癢的小議題著手,例如討論茶水間應該補充哪款飲品。讓大家逐步適應坦誠交流的節奏,慢慢建立真實而有質素的溝通文化。
改變團隊文化需時,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堅持以真誠、有禮、具體的方式進行溝通,久而久之,整個辦公室的氣氛將更健康、有機,大家的專業也將因此受益。

職場講求效率與專業,但太多時候,我們寧願選擇不冒犯、不講真話,只為維持一個「唔出事」的假象。長此下去,真正有價值的回饋難以傳遞,團隊難以進步,自己亦難以成長。在下一次同事向你請教意見時,不妨試試具體指出優劣之處——以誠意代替應酬,以真話代替表面和氣,才能建立真正互信的職場文化。

睇埋:即學成功人士話語術!

睇埋:公司嚟咗高層之後,大家竟然變到好鍾意返工?

延伸閱讀:【管理秘辛】外企CEO揭密:唔准員工講呢個「禁語」 背後原因勁貼地!

延伸閱讀:【職場權力】人工低年資淺就冇say?權力同title無關 關鍵在於你係咪「被需要」

延伸閱讀:【離職面試】last day同老細傾咩好?小心講錯嘢影響前途 呢幾點一定要記住

延伸閱讀:【AI趨勢】 AI唔係你嘅未來對手?真正威脅你嘅係呢類人!


最新專訪片︰
【office豪華旅行團】GT Group超日系辦公室展現年輕活力 仲有Poolside畀員工放水燈!

⏩⏩  需要請人?立即刊登招聘廣告!  ⏪⏪

Advertisement

刊登招聘廣告
;
Follow CTgoodjobs for the latest career news, hot topics and recommended jobs!
Maybe Later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