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課不是天文台的責任:面對極端天氣,機構應該如何靈活應對?
殷暉(Roy)
Roy是一學者,擁有超過25年結合實踐和學術研究的專業人士。他曾在多個公私營機構擔任管理職位,包括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怡和洋行、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總商會和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目前,他是香港恒生大學市場學系的高級講師兼本科課程主任。
More Blogs過去幾天,我身邊的同事、學生和朋友談論得最多的話題應該是今年第一個八號暴風信號「摩羯」。還記得天文台在星期四早上已經預計會在下午6點20分改掛八號風球,所用的字眼與過去不大相同。以前,我們看天氣預報時,天文台一般會「帶返個頭盔」,表示要視乎本地風力在幾點到幾點之間考慮改掛極端天氣信號。這次斬釘截鐵的說明對我來說無疑是好事,因為可以早點安排打風期間的工作,但沒想到不少同事和學生卻覺得有點尷尬。
原來很多機構已經習慣了天文台在掛八號風球前兩小時才發出正式的公告,因此某些企業的「極端天氣」守則是這樣寫的:當天文台正式公布暴風信號的消息後,一般是兩小時後才改掛八號暴風信號,員工基本上可以馬上離開。這次在早上11點45分就發出正式通知,我還真的有同事按照她自己對守則的理解,午飯後就沒有回來上班。當然,絕大部分的同事都留守到4點20分才陸續離開。
對於學生來說,他們也面對一些困擾。我們大學有些課堂是安排在下午3點到6點。根據「極端天氣」守則,老師必須讓學生在4點20分前離開。有些住得比較遠的學生就覺得有些為難。究竟是來還是不來大學上課呢?網課並不是一個選項,因為不少學生要在2點50分才完畢上一節課,他們根本不可能在10分鐘內回到家上3點的網課。留在大學上網課就更不可能,因為6點後就未必有合適的公共交通從大學回家。
到了周五,很多身邊的朋友(當然也包括不少學生)一廂情願地期望八號暴風信號會維持到下午,這樣就不用上班上學了,但沒想到在12點40分就「落波」。雖然有點失望,但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上一班族應該和我一樣,早已調整了周五的工作安排。本來要回學校上的一節課早就改成網課,要開的會也已改為Zoom,中午的飯局也改期了,所以我選擇留在家裏上班。當然,我理解的不是每個機構都能允許所有員工都有同樣的彈性,但根據勞工處新修訂的《惡劣天氣及「極端情況」下工作守則》,僱主應該與僱員協商,在八號風球、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取消或「極端情況」結束後,根據安全和交通情況合理安排復工或遙距工作(如適用)。
我非常同意守則中所提到的,每當八號風球結束後,僱員可能因大量上班人士同時出門,以及惡劣天氣的影響(如道路阻塞、公共交通服務受影響)而導致上班延誤,僱主應作出彈性復工安排,根據個別僱員的情況進行合理和彈性的處理,例如允許返回崗位有困難的僱員遙距工作。這可是勞工處的指引,我希望更多的僱主能積極考慮。
上班的主要意義在於讓員工為企業提供生產力。如果他們需要花大量時間堵在上班的路上,回到辦公室後又要在兩、三個小時內花同樣的時間回家,雖然多了一些員工在崗位上短暫出現,但這樣的安排真的能提高生產力嗎?當然,某些工作的性質,例如媒體、保安、物業管理、餐飲、交通和公共服務等,確實無法避免,但希望僱主能體恤員工的難處,多提供一些上班的彈性和諒解。
以上內容及資料僅屬個別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www.CTgoodjobs.hk的立場。CTgoodjobs對因以上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