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友善城市:釋放香港經濟新動力

殷暉(Roy)
Roy是一學者,擁有超過25年結合實踐和學術研究的專業人士。他曾在多個公私營機構擔任管理職位,包括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怡和洋行、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總商會和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目前,他是香港恒生大學市場學系的高級講師兼本科課程主任。
More Blogs疫情促使香港經濟加速轉型,消費模式正在發生變化。以千禧一代為核心的年輕消費群體,逐漸將支出重點從購買實體產品轉向追求生活體驗。而寵物經濟正是其中一個快速崛起的領域。與X世代相比,年輕消費者更願意為寵物的生活質素投買單,推動了寵物相關產業的增長。然而,香港的寵物經濟潛力尚未被完全釋放。如果政府和企業能攜手合作,按「寵物友善」的目標制訂發展政策,不僅可助力經濟增長,亦有望提升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吸引力。
千禧一代對養育孩子的興趣顯著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飼養寵物的熱潮。這一現象並非僅限於香港,而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例如,在美國,千禧一代已成為最大的寵主群體,約占美國所有寵物主的三分之一。此外,超過三分之一的千禧一代表示,他們願意放棄高薪工作以便有更多時間陪伴寵物。在中國,隨著人口下降,城市寵物數量正在快速增長。根據《柳葉刀》的研究,到2030年,中國城市的寵物數量預計將超過幼兒數量,顯示出寵物飼養已成為新的生活里程碑。在香港,80.1%的寵主在過去一年增加了寵物開支,平均每月花費高達2,086港元。預計香港的整體寵物市場規模將達到62億港元,顯示出寵物消費對本地經濟的重要性。
疫情期間,許多人因居家隔離和社交限制,選擇飼養寵物作為陪伴,即使在此之前並未有此計劃。根據 GlobalPETS 的報告,儘管疫情已過去,飼養寵物的興趣並未減退,全球的寵物擁有率已趨於穩定。同時,一份《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調查顯示,2021年高達93.6%的寵主認為寵物是自己的家人、朋友、子女等角色。這概念上的改變反映了人們不僅將寵物視為動物,更將其視為情感上的依賴與生活的一部分。
寵物「人性化」的趨勢越來越普及,寵主願意為寵物的生活質素「課金」,特別是在高端產品和服務上。企業也順應需求,專注於研發高端寵物產品,覆蓋日常生活、健康、照料等多元化產業。例如,除了基本的食物、用品和醫療服務外,還有美容護理、個性化營養諮詢、健康監測設備,甚至寵物針灸和推拿等高端服務。寵物待遇在許多發達經濟體中與人類已無甚差異。
香港需要成為更寵物友善的城市
對於養狗的寵主而言,日常遛狗是必要活動,而週末則希望有更多寵物友善的地點可供選擇,如商場或休憩區,讓寵物融入日常生活。目前,雖然沙田新城市廣場、元朗YOHO MALL形點、大圍圍方、荃灣南豐紗廠舊址、尖沙咀K11 Musea、啟德Airside、赤柱廣場及山頂廣場都歡迎寵物,但這些地點的分佈並不均勻,對於住在其他地區的狗主人來說,交通出行是一大挑戰。
在解決攜帶寵物出行的問題上,雖然港鐵正在輕鐵路線試行允許寵物同行,但該計劃的覆蓋範圍相當有限,難以滿足大多數寵主的需求。出租車雖然是選擇之一,但價格昂貴,且許多司機拒絕載運寵物。更令人困擾的是,即使到了寵物友好的商場,狗主人仍不能與狗隻一起進入餐廳用餐,這進一步限制了他們的活動範圍。
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香港在寵物友善方面的政策和設施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這些限制對狗主人帶來了不少不便,也阻礙了香港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的寵物友好城市的發展。
向其他國際城市借鑒:香港應該設定目標嗎?
許多國際城市在寵物友善政策上走在了前列。歐洲國家普遍允許狗進入購物中心和公共交通設施,就算最高檔次的法國巴黎LV旗艦店和英國倫敦Harrods均歡迎寵物狗進入。在公共交通上,倫敦和巴黎的地鐵也允許,寵主人只需要替狗狗隻繫上牽繩且不佔用座位就可以。新加坡則自2025年1月起允許狗進入餐廳的戶外用餐區,而深圳也積極建設寵物友好公園,並有越來越多的商場開始接納狗隻。在這些城市,寵物友善政策不僅改善了寵物主人的生活質量,還帶動了相關經濟活動的發展。
對此,我們應該思考一個問題:香港是否應該設定目標,推動成為一個更寵物友善的城市?根據香港政府統計數據,2018年,香港約有221,000個家庭飼養狗隻,而根據2025年1月比利時法蘭德斯貿易與投資局的報告,香港的狗隻數量已增至約430,000,顯示出強勁的持續增長趨勢。這些數據也反映了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未被滿足的市場 (latent market)」。這群寵主都希望可以跟狗狗共度美好時光,無論是用餐、購物還是娛樂。然而,這一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滿足,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缺乏一個整體的城市層級寵物友善策略。
一個寵物友善的城市可以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其中包括釋放幾十萬位寵主的龐大消費潛力,從而促進本地經濟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最迫切的事要推行兩項措施。首先,修訂《食物業條例》,允許寵物進入餐飲場所,讓餐廳自行決定是否又能力接待客人帶狗入店。此外,因為許多餐廳位於商場內,地產發展商需要考慮租戶需求,調整現行政策,為寵主在商場公共區域的通行提供更多便利。其次,公共交通營運商也需探索更多方法,讓寵物可以乘坐交通工具。雖然港鐵在輕鐵試行計劃已邁出一步,但在重鐵、巴士和電車方面仍需進一步努力。在繁忙的香港,兼顧公共利益與寵主的需求確實存在挑戰,但這並非一項不可能的任務。若政府與企業能看到寵物友善政策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並將資源投入設施和政策改革,香港將有望成為一個真正兼容的國際寵物友善城市。
以上內容及資料僅屬個別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www.CTgoodjobs.hk的立場。CTgoodjobs對因以上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