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智慧】食完飯眼瞓?避開3大午餐地雷保持專注
CTgoodjobs' Editor
不少人午餐過後,總會感到眼皮沉重、精神渙散,甚至難以集中精神投入下午的工作或學習。這種「飯氣攻心」的現象,不僅影響效率,長遠更可能損害健康。究竟為何吃完飯容易犯睏?哪些午餐飲食習慣是專注力的「地雷」?又該如何選擇餐點,才能保持清醒與活力?本文將深入探討餐後嗜睡的成因,分析三大常見午餐地雷,並提供實用飲食建議,助你遠離飯後疲倦,提升專注力。
食完飯眼瞓?避開3大午餐地雷保持專注
一、為何吃完飯會想睡覺?
餐後嗜睡(Food Coma)是一種常見現象,主要原因包括:
消化系統調動大量能量
進食後,身體需集中血液到腸胃協助消化,導致大腦供血相對減少,容易產生疲倦感。
血糖波動劇烈
高升糖指數(GI)的食物,如白飯、白麵包、甜點等,會令血糖迅速上升,隨後胰島素大量分泌,血糖急降,導致精神不振。
神經傳導物質變化
進食高蛋白質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時,體內色胺酸增加,促使大腦分泌血清素與褪黑激素,產生睡意。
進食過量
吃得過飽會加重消化系統負擔,令身體調動更多能量處理食物,進一步加劇疲倦。
二、三大午餐地雷食物
1. 高升糖指數的精製澱粉
如白飯、白麵、白麵包、甜點、餅乾等,這類食物會令血糖短時間內急速上升,隨後又快速下降,造成「血糖雲霄飛車」現象,令人昏昏欲睡。
2. 高脂肪及油炸食物
油炸雞排、漢堡、炸薯條等高脂肪餐點,消化時間長,容易令腸胃負擔加重,促使膽囊收縮素(CCK)分泌增加,產生強烈睡意。
3. 加工食品及重口味料理
如香腸、火腿、肉羹湯、勾芡燴飯、重鹹便當等,這些食物不僅熱量高,還含有大量添加劑與鹽分,會加重身體負擔,影響血糖穩定與專注力。
三、如何避開地雷,保持專注?
1. 選擇低GI、複合碳水化合物
以糙米、燕麥、全麥麵包、番薯等為主食,能穩定血糖,減少血糖震盪,讓大腦持續獲得能量。
2. 均衡攝取蛋白質、蔬菜與好油脂
適量蛋白質(如雞胸肉、豆腐、魚類)搭配高纖蔬菜及適量堅果、橄欖油,有助於維持長時間專注。
3. 控制份量,細嚼慢嚥
午餐以七至八分飽為宜,避免狼吞虎嚥,讓身體有時間釋放「已飽」訊號,減輕消化負擔。
4. 避免餐中大量飲水
進食時過量飲水會稀釋胃液,減慢消化,建議餐前30分鐘補充水分,餐後再適量飲用。
5. 適時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
維他命B群、鐵質、Omega-3脂肪酸、鎂等營養素有助於腦部健康與專注力。
6. 適度運動與曬太陽
餐後輕度活動(如散步、伸展)及接觸陽光,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提升清醒度。
7. 適量飲用咖啡或茶
咖啡因能短暫提神,但應避免過量及過晚飲用,以免影響夜間睡眠。
8. 充足睡眠與規律作息
睡眠不足會加劇餐後疲倦,建議每晚保持7至8小時睡眠,養成良好作息。
四、常見午餐地雷組合
便當配含糖飲料:高油鹽便當加上汽水、果汁,血糖劇烈波動,易犯睏。
漢堡薯條套餐:高脂肪、高熱量,消化緩慢,精神不振。
三明治配加工肉品與乳酸飲料:加工肉與乳酸飲品組合,增加健康風險。
五、提升專注力的午餐建議
全穀類主食配大量蔬菜:如糙米飯、地瓜、蔬菜沙拉。
瘦肉、魚類或豆製品:搭配適量堅果或橄欖油。
低糖水果點心:如蘋果、藍莓,補充抗氧化物。
清湯或味噌湯:補充水分又不致於過量。
六、飲食以外的提神小撇步
餐後短暫散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困倦。
午休10-20分鐘:短暫小睡有助恢復精神。
保持工作環境明亮通風:減少昏沉感。
餐後嗜睡並非單一因素所致,與飲食內容、進食方式、身體狀態息息相關。避開高升糖、高脂肪、加工重鹹等午餐地雷,選擇低GI、均衡營養的食物,並配合良好生活習慣,不僅能提升專注力,更有助長遠健康。午餐不只是補充能量,更是決定下午表現的關鍵。從今天起,讓我們以更聰明的飲食,迎接每一個充滿活力的午後。
延伸閱讀:【運動習慣】成日眼瞓冇精神?每日10分鐘企位運動 即刻醒神兼瘦身
延伸閱讀:【打工真係好大壓力!|壓力大徵狀】一人一個返工壓力大徵狀!晚晚失眠、極不願意入公司門口、電話一響就焦慮……
延伸閱讀:【見工面試】傾得開心實請? 見工時老闆暢談發跡史 網民:搵定下份工啦
►最新【政府/公共機構】職位空缺
►最新【行政】職位空缺
►最新【銀行/金融】職位空缺
►最新【非政府組織/社福】職位空缺
►最新【人力資源】職位空缺
最新專訪片︰
【office豪華旅行團】GT Group超日系辦公室展現年輕活力 仲有Poolside畀員工放水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