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y Feed is launched!
You can now view the latest jobs, articles and news at your fingertips.

【生產力】成日驚唔夠時間做嘢 放假都帶住部Notebook?研究話你知:工時越長 生產力反而越差!

公司雖然有明訂政策,但當談及員工如何管理自己的工作量時,許多上司對員工實際將時間花在哪些工作上其實並不清楚。同樣地,員工本身也往往難以掌握如何有效分配自己的時間,無論是工作時間還是私人時間。尤其是在下班後,應該多頻繁回覆工作訊息?是否必須參加強制性的應酬活動?面對上司或客戶的臨時交辦任務,是否需要立即完成?這些模糊的界線嚴重影響著員工的生活與工作平衡。

打工仔教育進修:做到攰唔關工時事香港人12個壓力階段只分2更工時長但人工高

研究話你知:工時越長 生產力反而越差!

下班後的工作壓力普遍存在

根據一份最新調查顯示,高達83%的職場人士會於下班後查看電子郵件,而三分之二的人在度假時仍攜帶筆記型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來處理工作。另外,約有一半受訪者承認,曾在家人或朋友聚餐時回覆工作郵件。這種工作與生活界線的模糊,使員工難以真正放鬆,也導致與親友間相處時間被壓縮。一旦此種超出個人可承受範圍的工作時數和壓力持續發生,員工的信任感與忠誠度將受到侵蝕,甚至牽連到健康和人際關係的惡化。

上司與員工間的時間管理盲點

對員工而言,工作時間的利用經常是不透明的。當任務與進度未達預期,上司往往猜測是員工能力不足或動力缺乏,並質疑對方是否將時間浪費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結果上司反而要求員工延長工時、增加工作量。這種膝反射的管理方式,不僅會加劇雙方緊張關係,也容易因員工無意識的反彈行為,導致工作效率反而下降。這些反彈包括分心於無關緊要的工作、閒聊過多或表面假裝工作,進一步消耗整體生產力。

工時越長 生產力反而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指出每週工時超過55小時的員工,其生產力反而會下降。此外,過長工時還會帶來錯誤率提升,進而增加團隊同事的負擔,造成惡性循環,導致公司整體投入時間增加但產出減少。這種「付出更多時間不見得產出更多價值」的現象,提醒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工時與工作方式的關係。

解決方案:時間箱式行事曆的應用

有效解決過長工時帶來的效率問題,一個關鍵做法是採用詳細規劃的「時間箱式行事曆」。透過明確分配時間區塊,員工與管理層間能建立起核心的信任約定,雙方可以定期檢視時間投入是否符合優先順序。如此一來,員工能將寶貴時間集中於最重要的任務,避免無意義的時間浪費。

例如,在曼哈頓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廣告業務艾波,因工作壓力與目標壓迫,時間常被無計畫的會議和突發任務填滿,導致她無法充分專注在重要客戶和營收目標上。經由實踐時間箱式行事曆,她將一天劃分為專注工作的區塊(如提案製作)、客戶通話及會議時間,以及處理電子郵件的特定時段。並且將行事曆分享給經理大衛,兩人共同討論調整。

這種方法不僅讓她獲得經理的支持與信任,也減少了無效會議和不必要任務的參與,並確保時間真正用在關鍵工作上。長期而言,這使她更能掌控工作節奏,晚上也減少因手機工作而佔據的私人時間,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達到真正的高效能與可持續的工作環境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非僅靠加班或延長工時來解決。過長的工時容易讓生產力下降、錯誤增加,甚至損害員工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企業與員工雙方應以清晰的工作時間管理工具和溝通機制,讓時間資源用於最重要的任務,建立起互信,達到真正的高效能與可持續的工作環境。

以上內容提醒職場人士審視自己的時間分配,適度拒絕無謂干擾,善用時間箱式行事曆,將工作效能最大化,也為生活留下充裕空間,享受更理想的生活與工作平衡。

請人!請人!請人!

🔗職位空缺傳送門🔗
▶【政府/公共機構】工作機會
▶【月薪$25,000+】工作機會
▶【兼職Part Time】工作機會

延伸閱讀:【打工仔共鳴】做到攰唔關工時事?令你「身心透支」嘅真正原因係…

延伸閱讀:【人生壓力表】香港人12個壓力階段!小學已經開始地獄模式!網民揭5大殘酷真相!

延伸閱讀:【12小時保安工作】只分2更工時長但人工高?與8小時制入職要求及優缺點比較

請人!請人!請人!

🔗職位空缺傳送門🔗

▶【銀行/金融】工作機會
▶【滙豐銀行HSBC】工作機會
▶【交通銀行】工作機會
▶【中國銀行】工作機會
▶【渣打銀行】工作機會


最新專訪片︰

【職業背後】90後男設回收公司將服務速遞至家門 堅持5年過百間企業都同佢合作 獨力起家成香港環保界傳奇!

 

⏩⏩  需要請人?立即刊登招聘廣告!  ⏪⏪

Advertisement

刊登招聘廣告
Follow CTgoodjobs for the latest career news, hot topics and recommended jobs!
Maybe Later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