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業結業潮】繼海皇粥店、鴻星中菜後 有邊間飲食集團面臨倒閉危機? 在職員工如何部署?
CTgoodjobs' Editor
2025年香港飲食業正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結業潮。繼海皇粥店、鴻星中菜等老字號全線結業後,市場上多個連鎖品牌及大型飲食集團亦陷入倒閉危機。昔日擁有數十間分店的集團,如今只剩下個別分店,甚至全線撤出。消費低迷、旅客消費模式轉變、租金高企及北上消費熱潮,令飲食業舉步維艱。本文將梳理受影響的主要飲食集團現況,並探討在職員工應如何部署未來。
Table of Content
香港飲食業結業潮現況
2025已結業餐廳
經營惡化及分店數量大幅減少的餐廳/集團
結業潮主因分析
員工部署與保障
飲食集團自救建議
常見問題
1. 2025年香港飲食業結業潮有多嚴重?
2025年上半年,香港飲食業結業潮情況極為嚴峻。根據統計,單是上半年已有超過1,000間餐廳結業,當中包括多個本地老字號及大型連鎖品牌。部分集團分店數量由高峰期數十間,急跌至僅餘一兩間甚至全線撤出。這種規模的結業潮,為近十年罕見,反映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結構性危機。
2. 海皇粥店為何全線結業?
海皇粥店於2025年5月宣布全線結業,主要原因包括經營環境惡化、消費力下降及公司財務狀況轉差。該品牌高峰期曾擁有超過30間分店,惟近年面對租金、人力及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加上港人消費模式改變,最終無力維持營運,選擇債權人自願清盤,結束33年歷史。
3. 鴻星中菜結業的主因是甚麼?
鴻星中菜於2025年7月全線結業,主因包括本地消費市場持續疲弱、旅客消費習慣改變及租金壓力沉重。最後一間分店位於旺角MOKO,因多次被業主追討高額租金,加上經營成本不斷上升,最終無法繼續營運。這一結業事件反映本地大型中菜集團亦難逃市場洗牌。
4. 近期還有那些大型飲食集團受影響?
除海皇粥店、鴻星中菜外,金裝燉奶佬、大班西餅、景樂集團、After You Dessert Café、八月堂等知名品牌亦於2025年全線結業或大幅縮減分店。部分集團如稻香集團雖未全線撤出,但已關閉多間分店,規模大幅收縮。這些變化反映行業整體經營環境惡化,無論本地老字號還是過江龍品牌均難倖免。
5. 飲食業結業潮的結構性原因有哪些?
結業潮背後涉及多項結構性因素,包括港人北上消費成風、內地品牌競爭激烈、本地消費力下降、租金及經營成本高企,以及部分企業未能及時調整市場策略。這些因素互相交織,令不少餐飲集團即使具備品牌優勢,亦難以抵禦經營壓力,最終選擇結業或大幅縮減規模。
6. 結業對員工有何影響?
餐廳結業對員工影響甚大,通常會即時終止僱傭合約。員工需等待公司安排工資、遣散費、代通知金及累積年假等賠償。若公司財政困難無法支付,員工可向勞工處登記,並申請破產欠薪保障基金。大量員工同時失業,對家庭生計構成重大壓力,亦增加勞動市場競爭。
7. 勞工處如何協助受影響員工?
勞工處會為受影響員工提供一站式支援,包括協助登記及申索欠薪、遣散費、代通知金等法定權益,並提供法律諮詢及轉介申請破產欠薪保障基金。勞工處亦會舉辦招聘會及就業配對活動,協助員工盡快重新投入職場,減輕失業帶來的壓力。
8. 有哪些品牌縮減分店但未全線結業?
部分品牌如稻香集團、NINETYs咖啡店、燈籠滷味等,雖然未全線結業,但分店數目已大幅減少。以稻香集團為例,2024至2025年間已關閉多間分店,僅保留部分門市繼續經營。這些品牌多以優化資源、集中經營核心地區為策略,期望在困難時期維持生存。
9. 飲食集團可如何自救?
飲食集團應積極檢討營運模式,包括嚴控成本、優化分店網絡、提升服務質素及加強品牌差異化。此外,發展外賣、網上訂餐及數碼轉型亦為重要方向。靈活調整市場策略,配合消費模式轉變,並加強與顧客互動,有助提升品牌競爭力,增加生存機會。
10. 市場前景是否有望改善?
短期內,受經濟環境、消費模式及競爭壓力影響,飲食業前景仍然嚴峻。惟行業及政府若能共同努力,推動政策支援、鼓勵創新及培育人才,有望逐步改善經營環境。餐飲業者亦須積極尋求轉型與創新,方能在困局中突圍,迎接未來挑戰。
延伸閱讀:【裁員賠償懶人包】被人炒點計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裁員/解僱賠償有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