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危機】打工仔想公司一次過大裁員定每個月減人手?員工:個個月都好不安…

在經濟波動的環境下,企業調整人力資源的策略日益普遍,而裁員方式的選擇更直接影響員工的心理與生計。近期有打工仔反映,公司採取「逐月減員」而非「一次性裁員」的策略,導致團隊長期處於不確定與焦慮中,每逢月底便憂心職位不保。此現象不僅削弱員工歸屬感,更引發對企業管理倫理的反思——究竟哪種方式更能平衡效率與人性化考量?本文將探討此議題,並聆聽職場中的真實心聲。

打工仔熱話速遞:每月一次大型炒人專家點名4類高危打工仔邊類人最有被裁員危機

一次過大裁員VS每個月減人手 即睇事主同其他網民點揀!(按圖了解)

事主:「最近公司個個月尾每個部分都裁咗啲人,今個月終於到我哋部門,好幾個做得嘢嘅同事都被裁咗,大家都好sad……有時真係寧願公司搞一次大型裁員好過每個月咁cut少少人手,而家大家每到月尾就好不安……」 網民:「真係陰功!每個月尾都要玩一次俄羅斯輪盤,心臟差啲都頂唔順。」網民:「長痛不如短痛,一次過裁好過凌遲處死啊!」

網民:「公司咁玩心理戰,分明想逼人自己辭職,慳返筆遣散費啦!」

網民:「我公司都係咁!搞到成team人互相猜忌,士氣低到貼地。」

網民:「管理層自己唔敢孭鑊,咪逐少嚟卸膊囉,cheap到爆!」

網民:「月月驚炒魷,點專心做嘢?公司啲KPI跌關人咩事?」

網民:「一次過裁員起碼可以拎賠償即刻搵工,而家吊鹽水仲慘!」

網民:「HR仲話係『自然流失』,呃鬼食豆腐咩!」

網民:「仲話要『共渡時艱』,點解高層份花紅唔見減先?」

網民:「打工仔真係魚肉,俾人搓圓撳扁仲要笑住話明白。」

網民:「陰乾式裁員最毒,等你自己走就唔使賠錢,計到盡!」

網民:「睇見同事逐個消失,個心真係寒過入雪櫃。」

網民:「與其等運到,不如自己騎牛搵馬走先啦!」

網民:「咁搞法未捱到裁員都可能睇心理醫生!」

網民:「香港打工仔慘過食尾糊,仲話請唔到人?睇下點對員工啦!」

加劇員工的焦慮

從網民回應可見,「逐月減員」策略普遍加劇員工的焦慮與對管理層的不信任,這種「溫水煮蛙」式的管理手段,雖能暫緩企業財政壓力,卻可能引發更深遠的負面影響,包括生產力下降、品牌形象受損,以及人才流失惡性循環。相比之下,一次性裁員雖帶來短期震盪,但能讓留任者明確前景,被裁者亦能盡早規劃下一步。

針對此現象,企業與員工可考慮以下方向:

對企業的建議

.透明化決策流程:若必須裁員,應公開標準與時間表,避免員工陷入無止境猜測。

.強化心理支援:提供輔導服務或職業轉介,減輕過渡期創傷。

.評估替代方案:如高層減薪、調整業務結構,優先保障基層員工生計。

.保留核心人才:明確肯定留任者的價值,並提供穩定性承諾(如短期不二次裁員)。

對員工的建議

.主動掌握資訊:定期與管理層溝通,了解公司方向與個人職位風險。

.提升職場抗逆力:持續進修技能,擴展人脈與備用就業選項。

.法律權益意識:熟悉僱傭條例,確保被裁時獲得合法賠償。

.心理界線管理:區分工作與生活壓力,避免過度內耗影響健康。

社會層面

.勞工政策檢討:政府需審視現行法規是否足以保障員工面對新型裁員手段。

.職場文化倡議:鼓勵企業將「員工心理健康」納入社會責任指標。

 

歸根結柢,裁員不僅是成本計算,更是對企業價值觀的考驗。與其以「溫和」之名行消耗之實,不如真誠面對困境,才能維繫長期信任與競爭力。

延伸閱讀:【裁員潮】每月一次大型炒人!邊個部門最高危?最燒錢嘅係…

延伸閱讀:【裁員危機】擔心被炒?專家點名4類高危打工仔!你係其中一種?即睇自救攻略

延伸閱讀:【AI 失業潮】邊類人最有被裁員危機?專家拆解深度學習 未來人才必備技能

►最新【政府/公共機構】職位空缺
►最新【行政】職位空缺
►最新【銀行/金融】職位空缺
►最新【非政府組織/社福】職位空缺
►最新【人力資源】職位空缺


最新專訪片︰

【職業背後】90後男設回收公司將服務速遞至家門 堅持5年過百間企業都同佢合作 獨力起家成香港環保界傳奇!

 

⏩⏩  需要請人?立即刊登招聘廣告!  ⏪⏪

Advertisement

刊登招聘廣告
Follow CTgoodjobs for the latest career news, hot topics and recommended jobs!
Maybe Later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