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熱話】職銜通脹問題嚴重?打工仔:銀行做經理先搵得25K
在上一個年代,做到經理級位置是許多人的目標。但隨着職銜通脹(Title inflation),現在工作經驗只有三四年的打工仔,也可能是經理(Manager)、副總裁(Vice president),尤其是在銀行、金融及保險行業情況更普遍,經理人數甚至多過初級員工。最近有網民在討論區分享,指舊同學在銀行做Manager,月入卻只有2.5萬,引起其他人熱烈討論職銜與人工不成正比的問題。
最新銀行及金融業職位空缺:https://bit.ly/3Dua39I
好多行業都有職銜通脹問題?(按圖即睇網民分享)
網民意見:
網民A:以前Manager係經理(高層),Officer係主任(中層)。但依家無咗Teller、Sales呢啲職銜,Teller變晒Counter Service Officer。既然Teller已經係Officer,咁比Teller高級嘅自然係Manager。
網民B:我識人係Assistant Manager,佢人工唔過20k添。
網民C:諗起啲飛髮舖,個個揸把較剪就話自己係創作總監。
網民D:Retail bank做前線係咁,所謂manager等於出邊senior officer。
網民E:Title嘅嘢無用啦,保險一出嚟做已經叫manager,過兩年升埋做director添!
網民F:公司有兩個sales吹到自己係Head of XX,實質都係搵兩萬幾蚊人工。
網民G:Account Manager只係manage啲account,無下屬畀佢管嘅manager。
網民H:做金融嗰班人,條條友張卡片都印住副總裁啦。
網民I:之前我打上電訊公司熱線投訴,話要同經理反映問題,結果位姐姐話:「我哋呢度個個都係經理。」
網民J:Title通脹無咩壞處啊,對客感覺有個manager跟緊個case,員工個名又好聽啲。
網民K:就係因為你哋班人乜都話要搵經理傾,咁咪個個都經理囉。
的確,現在剛投身銀行的打工仔,很可能已擔任「經理」,再數上去,有Senior Manager、Assistant Vice-President、Vice-President、 Senior Vice-President、Associate Director、Director等等。根據人力資源外判服務供應商Links International發表的「2022 Salary Guide Hong Kong」,提及2022年銀行、金融及會計業熱門崗位月入中位數。
最新銀行及金融業職位空缺:https://bit.ly/3Dua39I
各熱門崗位月入中位數:(按圖了解)
點解職銜通脹問題越趨嚴重?
早前美國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發表相關文章,提出4個導致職銜通脹(Title Inflation)的因素,讓人能夠對這個現象有更多了解。
點圖即看4大因素:
最新銀行及金融業職位空缺:https://bit.ly/3Dua39I
延伸閱讀:【職場文化】助理經理人工高過經理?打工仔質疑︰點解公司咁鍾意開大Title?
延伸閱讀:【職場熱話】職銜與人工如何取捨?網民:錢先係最實際
延伸閱讀:【職場熱話】公司個個都係「經理級管理層」 新入職小薯:佢哋只係負責訂水訂文具⋯⋯
最新專訪片︰
【HR Guru】疫情影響僱主價值主張?宏利香港及澳門首席人力資源總監盧凱欣:做HR要情理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