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信任赤字 供應鏈治理在ESG中的核心價值

麥靄琳
麥靄琳,香港國金獅子會第二副會長,香港童軍總會油尖區副會長 及香港鄧白氏的Head of ESG。 她除了多年致力連結政府機構和企業,建立了聯盟和合作夥伴的生態系統之外,還將客戶教育團隊轉變為 ESG(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專業圑隊,並領導多管齊下的戰略鞏固鄧白氏在ESG 的解決方案在香港的地位。
More Blogs今年香港政府採購樽裝水風波,不僅揭示了公共採購流程中的潛在漏洞,更凸顯了在日益複雜的全球供應鏈中,健全的治理機制對於企業和政府機構的重要性。作為ESG的擁護者,我認為社會必須從此次事件中汲取深刻教訓,重新審視供應鏈管理中的風險、合規性與透明度,並將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原則深度融入供應鏈策略之中。
事件簡述:
2025年3月,香港政府物流服務署透過公開招標採購樽裝飲用水。同年合約批予多家供應商,其中有供應商在曾被中國內地官方媒體點名,涉及致癌物溴酸鹽、微生物超標等食品安全醜聞 。
儘管政府初期強調合約可節省成本並設有水質認證及抽驗制度,但隨著事件發酵,政府宣布全面檢討政府採購機制,並主動邀請審計署審查。食環署隨後發現鑫鼎鑫商貿涉嫌未登記為食物進口商而經營業務 。
最終物流署終止了所有有關聯的合約,並承認事件涉及有人涉嫌偽造文件以滿足投標要求,導致署方未能及時察覺。
供應鏈治理的重要性
香港樽裝水風波清晰地揭示了供應鏈治理的缺失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供應鏈治理不僅關乎效率和成本,更直接影響企業的聲譽、合規性及永續發展。以下是供應鏈治理的幾個關鍵面向:
1. 透明度與可追溯性
事件中,供應商的「黑歷史」未能及時被發現,以及樂百氏澄清與中標公司無業務往來 ,均反映了供應鏈透明度不足的問題。建立端對端(End-to-End)的供應鏈可見性是最佳實踐之一,意味著企業需充分了解從原材料供應商到最終消費者的所有環節。這包括:
- 全面的供應鏈圖譜:詳細了解整個供應鏈生態系統,包括直接材料供應商、中間加工商和下游經銷商 。
- 數據整合與實時監控:利用物聯網(IoT)設備、GPS系統及數據分析工具,實時追蹤運輸、庫存和訂單狀態,快速識別異常 。
- 信息共享:實現跨部門、跨企業的信息共享,打破「數據孤島」。
2. 供應商盡職調查與風險管理
物流署未能有效識別供應商的潛在風險,導致問題爆發後才採取補救措施。這突顯了嚴格的供應商盡職調查的重要性。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應包括:
- 嚴格評估與盡職調查:利用獨立評估員或專業顧問對關鍵供應商進行全面審核,驗證其是否遵守既定的ESG標準,並確定潛在風險 。
- 引入第三方數據和考核:鑒於供應商自身提供的數據可能存在偏頗,企業應積極引入獨立第三方機構的數據和考核結果,對供應商的ESG表現、合規性及產品質量進行客觀評估,避免「自說自話」的風險。
- 供應商多元化:避免過度依賴單一供應商,透過分散不同地區或來源的供應商,降低供應中斷的風險 。
- 主動風險緩解與應急計畫:針對供應商未能達到預期標準的情況,制定強有力的應對計畫,包括合作措施、能力建設支持,甚至負責任地終止合作關係 。
3. 合規性與道德採購
食環署發現鑫鼎鑫商貿涉嫌未登記為食物進口商而經營業務 ,這直接觸及了合規性問題。企業必須實施永續採購政策,確保所有供應商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道德標準 。這包括:
- 制定明確的採購政策:在採購材料和貨物時做出可持續的選擇,例如避免使用塑膠、使用回收材料、選擇當地製造的資源,並確保工人得到公平待遇 。
- 遵守道德勞動準則:確保供應商遵守道德勞動準則,例如禁止童工、強迫勞動和歧視 。
4. ESG整合與可持續發展
此次事件雖然主要圍繞食品安全和採購流程,但其深層次問題與ESG中的「治理」環節息息相關。將ESG原則整合到供應鏈管理中,有助於企業建立更具韌性和負責任的供應鏈 。
- ESG舉措的優先順序:明確定義組織的核心ESG優先事項,並將其作為供應商選擇和績效評估的指導原則 。
- 利害關係人參與和透明度:向投資者、消費者和其他利害關係人傳達供應商ESG資格計畫及其正面影響,展示對負責任採購的承諾 。
國際案例與啟示
這個樽裝水風波並非孤例,全球範圍內不乏因供應鏈治理失當而導致聲譽受損、財務虧損甚至法律制裁的案例。這些案例進一步強調了健全供應鏈治理的重要性:
- 服裝業的勞工權益問題:快時尚產業的供應鏈長期以來因勞工剝削、不安全工作環境和童工問題而受到批評。例如,2013年孟加拉的Rana Plaza工廠倒塌事件,造成上千名工人死亡,暴露出全球服裝品牌對其供應商勞工條件監管的嚴重不足。這促使國際社會對供應鏈透明度和人權盡職調查提出更高要求。
- 科技業的礦產問題:科技產品中使用的鈷、錫、鉭、鎢等礦產,其開採往往與非洲地區的武裝衝突、童工和環境破壞有關。許多科技巨頭因未能有效追溯其供應鏈中的礦產來源,而面臨消費者和監管機構的壓力,要求其加強供應鏈盡職調查,確保可持續性和安全的採購 。
- 食品業的食品安全醜聞: 2008年中國爆發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導致數十萬嬰幼兒受害,暴露出企業在原料採購、生產監管和品質控制方面的嚴重治理缺陷 。這類事件不僅重創企業品牌,也引發了消費者對食品供應鏈的信任危機。
以上案例共同指向一個核心問題:企業和相關部門若未能對其供應鏈進行有效治理,特別是在ESG層面,將面臨巨大的運營、法律和聲譽風險。有效的供應鏈治理要求企業不僅關注成本和效率,更要將工人權益、環境保護和商業道德納入供應商選擇、監管和合作的各個環節。
香港樽裝水風波為所有企業和政府機構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供應鏈治理絕非可有可無。一個健全、透明且符合ESG原則的供應鏈不僅能有效規避風險、確保合規,更能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和市場競爭力。作為負責任的企業,應將此次事件作為學習的契機,持續優化供應鏈管理策略,強化治理結構,確保從源頭到終端,每一個環節都符合最高的道德和專業標準,從而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於香港國金獅子會 (Lions Club of Hong Kong IFC)
香港國金獅子會於2017年創立,隸屬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創立的一年適逢是國際獅子總會成立100週年。國金獅子會的會員全數來自資本市場及金融銀行業界,是港澳地區最早一個由單一界別專業人士所組成的獅子會屬會。國金獅子會服務除了是圍繞著獅子總會服務範疇之外,還引入了聯合國SDG及ESG,尤其在社會(Society)的元素,對扶貧及青少年發展特別關注。除了以香港為服務基地之外,國金獅子會還主張無分國界、無分種族的服務。
以上內容及資料僅屬個別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www.CTgoodjobs.hk的立場。CTgoodjobs對因以上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