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規劃與香港善治: 從社會公平到治理革新
麥靄琳
麥靄琳,香港國金獅子會第二副會長,香港童軍總會油尖區副會長 及香港鄧白氏的Head of ESG。 她除了多年致力連結政府機構和企業,建立了聯盟和合作夥伴的生態系統之外,還將客戶教育團隊轉變為 ESG(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專業圑隊,並領導多管齊下的戰略鞏固鄧白氏在ESG 的解決方案在香港的地位。
More Blogs香港正邁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新一屆立法會的組成,不僅為行政立法關係帶來新氣象,更重要的是,它將如何回應市民對「良政善治」的深切期盼。與此同時,國家「十五五」規劃為香港勾勒的發展藍圖,不再僅限於經濟指標的增長,而是更側重於高質量、可持續的躍升。本文旨在從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實踐框架出發,探討在宏大敘事之下,香港善治的真正考驗,以及如何從根本上應對社會深層次的公平挑戰。
社會責任的拷問:失衡的分配與撕裂的社會
一個社會的健康與可持續性,最直觀地體現在其公平性上。ESG框架中的「社會」(Social)維度,其核心正是對分配正義與社會福祉的關懷。然而,近年來香港社會最令人憂慮的趨勢之一,便是日益擴大的貧富鴻溝。有報告顯示,最富裕與最貧窮住戶的收入差距,在短短數年間已擴大至驚人地步,這不僅是冰冷的經濟數據,更是無數家庭生活困境與社會流動性停滯的殘酷寫照。
當經濟發展的果實無法被社會大眾所共享,當年輕一代向上流動的階梯變得愈發狹窄,社會的撕裂感與無力感便會不斷加深。這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侵蝕著香港的凝聚力與長遠發展的根基。若管治者對此缺乏足夠的敏感度與改革決心,任何宏大的發展藍圖都可能因失去社會根基而變得脆弱。因此,如何有效紓緩貧富差距,重塑社會公平,是香港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時,無可迴避的首要課題。
治理革新的迫切性:破除慣性,重塑願景
社會層面的失衡,其根源往往指向治理(Governance)層面的失效。長期以來,部分植根於過往成功經驗的治理思維,在面對新時代的挑戰時,顯得步履維艱。無論是難解的房屋問題,還是對某些傳統優勢產業的過度依賴,都反映出一種慣性化的決策模式,缺乏觸碰核心利益、推動結構性改革的魄力與遠見。
「十五五」規劃為香港指明了方向:從單純的「超級聯繫人」角色,向提供高附加值服務的「樞紐增值者」轉變;從基建的「硬聯通」,向規則、制度、標準的「軟銜接」升級。要實現這一層次的躍升,香港不能再滿足於修補式的政策調整,而必須在內部治理上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革新。這場革新,要求管治團隊具備更強的「規劃思維」與「主動塑造」能力,以前瞻性的視野,系統性地破解發展瓶頸。
新一屆立法會的角色,在此尤為關鍵。議員們的職責,不應僅僅是審議撥款、處理地區事務,更在於以建設性的姿態,監督並推動政府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他們能否擺脫短期利益與局部視野的束縛,從香港整體的、長遠的利益出發,推動有利於社會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議程,將是衡量其履職成效的關鍵標準。
案例剖析:建築業頑疾所折射的治理挑戰
要理解上述的社會與治理挑戰,香港建築業的「拖糧」頑疾提供了一個極具說服力的縮影。就在2024年,接連爆出的大規模欠薪事件,動輒影響數百個家庭的生計 。在層層分包的行業生態中,「價低者得」的競標模式與「先收款、後付款」的合約條款,將巨大的財務風險轉嫁至供應鏈的最末端——那些揮灑汗水的地盤工人。這正是社會分配不公在特定行業的極端體現。
在現有的競標制度下,許多大判為了獲得標書,往往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報價,這種「十個煲九個蓋」的短視做法不僅損害了自身的長期利益,還對整個供應鏈產生了嚴重影響。由於缺乏足夠的流動資金和盈餘,這些公司難以履行合約,最終導致二三判的供應商和工人權益受到剝削。他們常常在付款延遲的情況下,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甚至被迫接受不公平的條件,這無疑加劇了供應鏈上的貧富差距。
儘管《付款保障條例草案》旨在解決這些付款問題,但若不根本改變目前的競標文化,仍難以根治這一惡性循環。政府在此背景下,除了推動法案的執行,還應該思考如何改革現行的招標機制,從根本上提升建築業的健康發展。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治理機制的缺失。它暴露了行業監管的不足,以及合約條款對弱勢群體的系統性不公。值得肯定的是,新近通過的《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正是從制度層面入手,去修補社會層面的失衡。這一步,是香港邁向更精細化、更具公平性治理的積極嘗試,也證明了有效的制度改革,是解決深層次社會矛盾的根本出路。
建設一個真正具包容性的國際都會
國家戰略的指引,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與歷史性的機遇。然而,要將這份藍圖變為現實,香港必須首先答好自身的治理考卷。一個真正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必然是一個具備高度社會責任感、能保障每一個勞動者尊嚴的社會;一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經濟體,必然擁有一個公平、透明、高效且勇於自我完善的治理體系。
從整體社會的貧富差距,到建築工人的「出汗」與「出糧」,這是一條環環相扣的價值鏈。新時代的香港,需要的正是這種腳踏實地的精神,去直面問題,去解決矛盾。唯有如此,香港才能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中,鞏固自身優勢,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建設成為一個讓市民引以為傲、讓世界為之嚮往的包容性國際都會。
關於香港國金獅子會 (Lions Club of Hong Kong IFC)
香港國金獅子會於2017年創立,隸屬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創立的一年適逢是國際獅子總會成立100週年。國金獅子會的會員全數來自資本市場及金融銀行業界,是港澳地區最早一個由單一界別專業人士所組成的獅子會屬會。國金獅子會服務除了是圍繞著獅子總會服務範疇之外,還引入了聯合國SDG及ESG,尤其在社會(Society)的元素,對扶貧及青少年發展特別關注。除了以香港為服務基地之外,國金獅子會還主張無分國界、無分種族的服務。
以上內容及資料僅屬個別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www.CTgoodjobs.hk的立場。CTgoodjobs對因以上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Follow CTgoodjobs for the latest career news, hot topics and recommended j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