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管理】員工點頭唔代表認同?你可能忽略咗辦公室「暗權力」博弈

在辦公室管理當中,表面上的和諧並不足以代表實質的認同與共識。當員工在會議中頻頻點頭附和,這種表象未必意味他們真心贊同主管的想法或決策。事實上,這往往只是權力動態與集體心理交織而成的「暗權力」博弈的其中一環。忽略這類潛藏的權力關係,或會阻礙組織的溝通、創新與進步。

員工點頭唔代表認同?

權力動態無所不在

在任何組織裡,領導者的每一個行動或語言、每一次評價與沉默,無形中都織就了一張錯綜複雜的人際權力網絡。這種由職位與階級構成的關係,往往塑造出員工對權威的態度與反應。辦公室裡的語言、表情、肢體動作等細節,都成為下屬揣摩上司意圖、調整自身行為的重要訊號。

人類對權威的心理,本源於兒時對家長的依賴,這種本能隨着成長被移植到對上司、領導的互動中。對權力的尊崇,部分來自文化傳承,部分則是演化過程中對生存的依賴。主管作為決策者,往往被預設為團隊命運的主導者,承載着「保護」「命令」與「指示」三大角色定位。

討好權威的演化本能

員工對上司的順從,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行為反應,而非理性選擇。人們傾向於討好團體中的權威人士,這點早在原始社會已然顯現;順從長者或帶領者,能讓個體在群體中得到食物、庇護與安全感。在現代職場中,這種本能並未消失,只是換成對主管、管理層的順服與討好。

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下屬,面對領導時表現得極為小心,時刻留意對方情緒、語氣與細節動作。甚至一則簡短的郵件、一個微妙的表情,都足以讓員工過度解讀,產生焦慮與不安。偶爾一聲不悅的嘆息,或者無意間的冷淡,都可能被曲解為對員工表現的不滿,影響到團隊的士氣與氛圍。

害怕對權力說實話

職場上的權力動態不僅令員工習於附和,更讓他們難以直言進諫。在權威壓力下,員工往往選擇隱藏真實想法,避免提出異議。這種現象在小組討論、會議決策時尤為明顯。主管發言後,團隊成員通常傾向跟隨主導方向,鮮有質疑或補充意見,避免冒犯權威或令自己處於尷尬境地。

上述模式,一方面滿足了主管的自尊心,但長遠而言,卻可能損害組織利益。若下屬不敢反映壞消息或重要意見,領導層將失去優化決策的機會,也可能忽視潛在風險。事實證明,權力造成的「沉默聯盟」會導致資訊失真,降低團隊問題解決能力,最終削弱整體競爭力。

權力距離與孤立效應

權威本身會製造距離感,這種距離感進一步帶來領導孤立。由於身處高位者被視為不可質疑、不可冒犯的存在,團隊成員就算發現問題或有更好見解,也多數選擇沉默。在類似的實驗中,當「權威人士」收集到大量屬於他人的物品時,其他人很少主動協助,即使明知對方已無法應付所有物品。這反映現實組織裡,人們對權力問題的默認與回避。

此外,心理學經典研究「米爾格蘭實驗」亦揭示,多數人在權威命令下會選擇服從,即使違背自身良知。這說明了權力對人性選擇的深刻影響——出於恐懼或希望,大多數人在強勢權力面前選擇妥協與順從。

檢視與調整權力動態的新思路

辦公室裡的「暗權力」博弈不僅難以察覺,更深植於集體潛意識。倘若企業希望創造包容、創新及相互尊重的組織氣氛,管理層必須有意識地檢視和調整自身權力運作模式。

.鼓勵實話實說,建立心理安全感。

.主動邀請多元觀點,並獎勵坦誠建言。

.定期檢視管理行為對團隊氛圍的影響,不斷自我反思。

.避免單向信息流通與壓抑性命令,營造雙向、平等對話空間。

唯有主動破解權威與沉默的惡性循環,企業才能破除「裝模作樣」的集體迷思,啟動真正意見流動與組織活力。職場管理的真正挑戰,在於認清權力動態的無形影響,並運用成熟智慧,實現領導與團隊共同成長。

延伸閱讀:【減壓方法】Deadline就嚟到但乜都未做好?5分鐘冥想即刻冷靜!

延伸閱讀:【職場管理】四大常見員工種類 網民票選「最受歡迎員工」 致勝因素竟然係O O?

延伸閱讀:【靜心練習】辦公室嘈過街巿!點用白噪音提升專注力?

►最新【政府/公共機構】職位空缺
►最新【行政】職位空缺
►最新【銀行/金融】職位空缺
►最新【非政府組織/社福】職位空缺
►最新【人力資源】職位空缺


最新專訪片︰

【office豪華旅行團】GT Group超日系辦公室展現年輕活力 仲有Poolside畀員工放水燈!

 

⏩⏩  需要請人?立即刊登招聘廣告!  ⏪⏪

Advertisement

刊登招聘廣告
;
Follow CTgoodjobs for the latest career news, hot topics and recommended jobs!
Maybe Later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