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市場】矽谷將會跑輸大灣區?專家恐美元霸主地位不保 最後只餘O年命數!
CTgoodjobs' Editor
近年美國經濟學者 Jeffrey Sachs 明確警告,美元或將在未來十年內失去其全球貨幣霸主地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5年首季統計,美元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已下降至57.7%,較2014年的65%大幅下滑,顯示各國央行正有系統地減持美元資產。這一趨勢顯示世界正逐步減少對單一強勢貨幣的依賴,地緣經濟的重心正移往亞洲,特別是中國大灣區等新興實體經濟與科技樞紐。
即睇矽谷幾時會跑輸大灣區?(按圖了解)
多項國際權威數據指出,亞洲特別是中國大灣區正在急速追趕甚至超越矽谷創新優勢。2024年,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總值達8.25億美元,年增3.4%,穩居全球第一。除了出口總量,中國在AI、電動車、半導體、智能製造等產業實現質的躍升。深圳、廣州、香港形成的創新生態圈,正重塑全球科技格局,美國再難以科創一極獨大。
美債壓力與全球「去美元化」
根據美國財政部與國會預算辦公室數據,截至2024年底,美國聯邦總債務破34兆美元,當中逾9兆為外國持有。2025年預期利息支出將高達8千億美元,佔全年預算約13%。與此同時,SWIFT報告指美元在全球跨境支付佔比已跌至49%,遠低於過去長年超過六成的比例。「去美元化」從地緣政治論戰轉變為各國央行及資本市場的切身行動。
科技政策轉向與創新格局變化
美國近年頻繁以政治手段干預科技市場(如TikTok禁令、對中企技術封鎖、出口政策收緊),不僅未阻止新興市場創新,反而刺激中國加大科技自主、留住人才。深圳年增逾3萬家科企,研發投入穩定年增13%,已成全球罕有能與矽谷正面競爭的創新城市群。「自由創新」成為全球性挑戰,矽谷吸引力明顯流失。
香港:亞洲經濟鏈接新角色
隨全球資本與創科東移,香港正定位為世界與亞洲新經濟的重要橋樑。香港貿發局和科技園數據顯示,本地已有超過4千間創科企業進駐園區,其中三分之一融入大灣區合作體系。未來若香港能在跨境數據、金融科技、國際法規協調等領域深化佈局,其角色將不僅是中介,更是標準制定者與全球創新的參與者。面對貨幣秩序轉移,香港必須把握制定話語權、標準及資本流動權的機遇,才能在新世紀「金融—科技—產業」一體化競爭中脫穎而出。
延伸閱讀:【市場現況】內地2元餐飲經濟崛起 由麵包到燒烤都變「硬幣美食」 激活創業新浪潮
延伸閱讀:【美股ETF】怎麼買?三大熱門ETF VOO vs QQQ vs VTI!新手必看入門選股攻略!
延伸閱讀:【日本出租服務】不只湊孫做家務!日本爆紅「出租阿嫲」服務 連談判分手都可以陪埋去
最新專訪片︰
【office豪華旅行團】GT Group超日系辦公室展現年輕活力 仲有Poolside畀員工放水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