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存法則】「職場善意」成關鍵競爭力!近年趨勢揭示:從加分項變為生存必備武器!
追求高效率、崇尚高績效、承受高壓力——這是現代職場的常態。在競爭激烈的企業環境中,強勢領導與嚴格管理常被視為成功的基石,而「善意」則常被誤認為可有可無的軟性特質。然而,全球頂尖企業正逐漸將「善意」轉化為競爭利器,你相信嗎?《如何成為生產力忍者》作者格雷厄姆·奧爾科特(Graham Allcott)在新書中提出深刻見解:善意不是績效的障礙,而是加速器,是提升團隊表現與創新的核心動力。
按圖即看更多!
這一觀點並非空談,而是有科學佐證。2024年10月的一項研究顯示,職場中的善意能顯著提升員工幸福感、減輕壓力,並增強對企業的歸屬感。數據甚至指出,員工願意接受較低薪資,只為在由高情商與同理心領導的公司工作。這表明,善意正成為吸引與留住人才的隱形武器。
善意≠好好先生:真相與寬容的平衡
奧爾科特強調,許多人對職場善意抱持懷疑,源於將其與「好好先生」混淆的誤解。他解釋:「『好好先生』軟弱無力,一味追求和諧,卻不敢面對真相;而善意文化則以真相與寬容為核心。」例如,當同事完成一份糟糕的簡報徵求意見時,「好好先生」會敷衍說「不錯」,而善意的回應則是誠懇指出問題並提供改進建議。善意不是討好,而是真誠支持。
心理安全感:高績效的基石
研究進一步揭示,高績效團隊仰賴信任與心理安全感,而善意是構建這一環境的捷徑。在心理安全氛圍中,員工敢於發問、提出創意、坦陳難題,並樂於接受建議。數據顯示,具備心理安全感的企業在生產力、參與度、留任率與創新力上均表現更優。善意不僅是情感紐帶,更是績效的催化劑。
善意的連鎖效應:從行動開始
為何職場善意仍不普遍?奧爾科特認為,這與媒體長期推崇的「壞蛋成功學」有關——從《華爾街之狼》到賈伯斯傳記,許多人誤以為苛刻才能出成績。然而,統計顯示,最成功的領導者往往深受愛戴。例如,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以溫暖與善意奠定事業根基。善意是行動,而非空話。奧爾科特舉例,如推行員工互助計畫,讓同事捐出假期支持需長期治療的同仁,既幫助受助者,也激發團隊的成就感與參與感。研究證實,接受善意者更易回饋善意,形成正向循環。
睇埋:英文名字越常見越容易晉升?研究:典型名字在升遷過程中更具優勢
睇埋:10大上司乞人憎行為!
延伸閱讀:【職場測驗】一條問題測打工仔適合在職場扮演甚麼角色!有人天生注定孭鑊食死貓?
延伸閱讀:【職場辛酸史】上司屈下屬食晒所有死貓 仲要逼佢簽警告信!網民:一定唔可以簽再即刻辭職!
延伸閱讀:【管理危機】2025年企業恐迎主管「大離職潮」!過勞與流失雙重夾擊 管理階層面臨崩潰邊緣!
延伸閱讀:【職場趨勢】大脫離潮來襲!3大原因導致員工「人在心不在」!
最新專訪片︰
【Office豪華旅行團】安永會計重視多元和企業社會責任 培養包容性的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