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計算】工作量「一個做三個」係咪應該出三倍糧?老細同你諗嘅完全唔同!

在香港的職場,不時會聽到員工抱怨:「一個人要頂三個人的工作量!」這種情況下,是否就應該獲得三倍薪酬?表面看似合理,但從管理層的角度,答案往往截然不同。

1打3!係咪應該出三倍糧?老細同你諗嘅完全唔同!

角色與時間的取捨

假設有一名員工,同時負責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及行政三方面的工作。然而,此人並不加班,每天只按照法定九小時工時完成部分工作,做不完的便留到翌日處理,亦不會在下班後接聽工作電話或處理額外事宜。在這種情況下,員工主觀上或許認為自己承擔了「三個人的工作量」,但管理層未必會因此支付三倍人工。

背後的爭議,源於用人模式的不同——究竟該員工是「時間制」還是「責任制」?

技術範圍與薪酬計算

對於時間制員工,如果工作涵蓋範圍較廣,但深度不足,無需高層決策、獨立洞察或處理高度複雜的任務,那麼薪酬多以工作時間為基準計算較為合理。換言之,一天的工時便支付一天的薪酬,三天的工時才會支付三天薪酬,即使期間工作內容跨越多個領域。

相反,若該員工屬公司高層,既要管理財務、人力資源、市場拓展,又要制定商業戰略,並設計業務流程,其價值便無法以單純工時計算。這類崗位更適合以責任制衡量——因為具備廣闊視野和領導能力的管理層,往往能整合資源、引領團隊,創造超越個人時間投入的成果,甚至帶來倍增效益。因此,不少高層的薪酬水平都遠高於一般標準。

「薪水小偷」現象

然而,在不同薪酬制度下,也存在漏洞可鑽。一些時間制員工可能刻意拖慢進度,以充實工時但降低實際產出;責任制員工則或許保持繁忙的表面狀態,卻缺乏對公司有實質價值的成果。這些行為,本質上屬於「薪水小偷」。

時間制的績效較易量化,只需設定明確的工作量即可。但責任制員工若只滿足於基層層面的辛勞,而缺乏策略性價值,便會誤導其他同事,以為其勤奮盡責,實際上只是掩飾偷懶。真正掌握實情的,往往只有最高管理層。

精明的管理計算

若管理層手中有一批中低層、願意加班的員工,最精明的做法,是以五人完成十人的工作量,但發放八人的人工。如此,既提高了人均產出,又令員工覺得薪酬優厚,同時節省了公司總成本。此外,精簡人手還能減少內部溝通與會議的消耗,進一步提升團隊效率。

與之相反的做法,是以低薪聘請三名員工分別處理不同工作,卻無法填滿其工時。這種安排容易造成部分員工空閒,進而引發閒言閒語和內部矛盾,導致團隊氛圍惡化、怨氣叢生。

工作量與滿意度的平衡

事實上,員工是否滿意工作,並不單由工時長短或工作多寡決定。管理者的領導能力、對人心的掌握,以及團隊的組合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員工的工作感受與整體表現。換言之,團隊能否協調有序,關鍵往往在於管理層是否懂得在效率與人性之間取得平衡。

薪酬與工時掛鈎

「一人頂三人工作」是否應得三倍薪酬,並無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答案。對時間制員工而言,薪酬與工時掛鈎;對責任制崗位而言,價值取決於成果與影響力,而非僅是工作範疇的數量。管理者需要因材施用,既要避免讓員工覺得被剝削,又要防範虛有其表的產出。只有善用制度與人心,才能實現團隊效能與成本控制的最佳平衡。

延伸閱讀:【職場大洗牌】微軟警告:AI最快取代10種工種!空姐都高危! 第一名幾乎被AI全面取代?

延伸閱讀:【打工仔心酸史】小圈子文化、返足12個鐘未算最慘?網民熱議最惡頂嘅工作環境!

延伸閱讀:【職場文化】00後新同事請假會連住公眾假期一齊放 打工仔怒批此舉:好自私!

►最新【政府/公共機構】職位空缺
►最新【行政】職位空缺
►最新【銀行/金融】職位空缺
►最新【非政府組織/社福】職位空缺
►最新【人力資源】職位空缺


最新專訪片︰

【office豪華旅行團】GT Group超日系辦公室展現年輕活力 仲有Poolside畀員工放水燈!

 

⏩⏩  需要請人?立即刊登招聘廣告!  ⏪⏪

Advertisement

刊登招聘廣告
;
Follow CTgoodjobs for the latest career news, hot topics and recommended jobs!
Maybe Later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