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推動ESG的阻力 與破局之路
辛建國(Darron Sun)
香港國金獅子會上任會長、香港國金獅子會慈善基金董事、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基準學會投資委員會副主席、 認可ESG策劃師CEP®、香港女童軍總會新界地方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香港童軍總會油尖區副會長及香港交通安全隊副總隊監,現職房地產界資訊科技主管,是一位積極參與社區服務的專業人士。
More Blogs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亞洲綠色金融樞紐,香港近年在ESG(環境、社會及管治)領域的佈局持續深化,港交所《ESG報告守則》升級與ISSB準則接軌更標誌著監管進入強制時代。然而,最近的研究調查顯示,即使上市公司ESG披露率已超70%,深層次的落地阻力仍未消除,制約著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質量。筆者在本文將探討香港推動ESG的阻力與破局之路。
中小企轉型面臨成本與能力失衡
香港推動ESG的核心阻力之一,在於中小企轉型能力與成本失衡。物流、製造等行業中小企佔比例高,資金與技術資源有限,引進電動車隊、搭建數據系統等前期投入巨大,而短期回報不明顯。更為關鍵的是,國際ESG評級體系標準繁複,中小企難以滿足數據披露要求,面臨被排除在核心供應鏈之外的風險。
數據管理陷「黑洞」困局
第二大核心阻力是數據管理陷於「黑洞」困局。港交所要求2026年大型股披露範圍三排放,但目前僅部分的上市公司能提供此類數據,且行業普遍存在數據誤差的問題。生物多樣性等新興議題更處於起步階段,僅部分企業披露其對業務的影響,數據採集標準不一、追溯難度大成為普遍痛點。
復合型人才缺口形成發展瓶頸
第三大阻力體現為專業人才缺口形成瓶頸。隨著強制披露落地,香港未來數年預計面臨十多萬ESG崗位空缺,兼具行業經驗與ESG專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尤為稀缺。金融、物流等領域對碳核算、風險評估人才的需求激增,而人才供給的滯後導致企業諮詢成本居高不下。
標準執行與生態支撐不足
第四大阻力是標準執行與生態支撐不足。儘管監管框架日趨完善,但不同行業對ESG議題的實質性理解差異顯著,部分企業存在「應付式披露」。同時,第三方鑒證體系尚未成熟,香港會計師公會的可持續披露準則要到2028年才強制實行,「漂綠」風險仍有存在空間。
政策定向支持,緩解中小企轉型壓力
破解上述難題需構建「政策引導、技術賦能、生態協同」的立體解決方案。在政策層面,應強化中小企定向支持。可延續電動商用車稅務優惠,在物流樞紐布局流動充電設施,並擴大貿發局「T-box計劃」的ESG專案覆蓋面,為企業提供免費診斷與資金匹配。針對行業差異,借鑒物流業三階段路線圖經驗,分領域製定披露指引與轉型時程表。
技術與標準雙驅動,提升數據品質
數據品質提升需依賴技術與標準雙驅動。政府可聯合生產力局搭建行業ESG數據平台,整合碳足跡量化、供應鏈追蹤等工具,推廣AI審計系統降低中小企負擔。同時加快與ISSB準則的全面對接,統一範圍三排放核算方法,並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強制披露預期,推動企業採用TNFD框架開展自然相關風險評估。
構建「教育-認證-就業」鏈,彌補人才缺口
人才培養應建立「教育-認證-就業」生態鏈。支持港校優化ESG碩士項目課程,強化碳管理、可持續金融等實操教學;推廣與英聯邦互認的專業資格認證,給予持證者前海合作區服務優惠,吸引跨地域人才流入。企業可與高校共建實習基地,緩解復合型人才短缺壓力。
深化跨界協同,強化生態可信度
最後,需深化跨界協同機制。發揮香港聯通內地與國際的優勢,推動ESG協會與全球機構的標準對話;通過綠色金融科技地圖與概念驗證計劃,鼓勵金融機構開發ESG信貸產品。同時建立「披露-鑒證-獎勵」聯動機制,對第三方鑒證達標企業給予稅收優惠,提升報告可信度。
香港的ESG轉型已從「制度建設」邁向「質量提升」的關鍵期。唯有破解中小企轉型痛點、打通數據壁壘、補齊人才短板,才能將監管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力,鞏固其在全球可持續金融領域的核心地位。
關於香港國金獅子會 (Lions Club of Hong Kong IFC)
香港國金獅子會於2017年創立,隸屬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創立的一年適逢是國際獅子總會成立100週年。國金獅子會的會員全數來自資本市場及金融銀行業界,是港澳地區最早一個由單一界別專業人士所組成的獅子會屬會。國金獅子會服務除了是圍繞著獅子總會服務範疇之外,還引入了聯合國SDG及ESG,尤其在社會(Society)的元素,對扶貧及青少年發展特別關注。除了以香港為服務基地之外,國金獅子會還主張無分國界、無分種族的服務。
以上內容及資料僅屬個別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www.CTgoodjobs.hk的立場。CTgoodjobs對因以上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Follow CTgoodjobs for the latest career news, hot topics and recommended j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