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溝通】「咁都唔識?」講笑定攻擊? 5句說話小心變成有毒職場!
CT人際外交官
在職場中,言語的界限有時模糊,一句「咁都唔識?」可能被當作玩笑,也可能造成受傷害的感覺。美國心理學會2024年調查揭示,59%的在職成年人認為雇主高估了職場心理健康,各種有毒職場行為正在消耗員工的活力與熱情,取而代之的是恐懼與倦怠。本文將解析有毒職場的特質與成因,並探討微歧視言語如何影響心理健康,提醒領導者與員工慎防言語成為職場的毒素。
打工仔人際關係:10個暗藏細節睇穿老細|返工最怕聽到咩|點樣分配工作最好
「咁都唔識?」講笑定攻擊? 5句說話小心變成有毒職場!
主管與同事默許形成有毒職場
有毒職場不僅僅是個別言行問題,而是因為主管與同事對不當行為的默許,使有害氛圍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部分。研究指出,有毒環境加劇員工壓力、倦怠與心理健康問題,更造成醫療費用與人才流失的嚴重成本。MIT Sloan管理評論分析,在2021年美國「大離職潮」期間,有毒職場對員工流失的影響力是薪資因素的10倍以上。因此身為領導者,重點不在於禁止所有引發不滿的行為,而是識別並抑制會傷害團隊的有毒行為。
有毒職場的五大特質
根據對140萬則員工評論的分析,有毒行為呈現五大特質:
1/非包容性:缺乏對多元族群的公平對待,導致某些員工感覺被排除或不被尊重。
2/不尊重:無禮及忽視他人感受,造成職場文化的負面影響。
3/不道德:欺騙、誤導或缺乏誠信,使人無法信賴組織。
4/殘酷競爭:同事間不合作、甚至陷害,破壞團隊和諧。
5/虐待行為:主管或同事以咆哮、羞辱、辱罵等方式施加敵意。
職場中這些行為不僅消磨員工熱情,更破壞心理安全,造成高離職率與低生產力。這些特質往往來自領導方式、社會規範和工作設計的問題,需多方著手改變。
領導力與規範是改善關鍵
若最高領導容忍有毒行為,員工模仿與內化此氛圍將成常態。有效的領導應該設立可量化的目標,如離職率降低與員工滿意度提升,引導團隊建立正向文化。領導者還應透過匿名評價平台瞭解員工心聲,並給予管理階層必要培訓,避免主管成為有毒行為的帶頭者。
此外,建立清晰的社會規範讓團隊共治團隊文化,讓成員了解哪些行為被鼓勵或禁止,比單純自上而下的規定更能提升遵守度。美國退伍軍人健康管理局推出的CREW計劃報告顯示,透過同儕討論與紀錄不尊重行為,明顯減少員工倦怠,提升對管理者的信任。
工作設計減輕職場壓力
過高的工作壓力與模糊的職責分工會加劇衝突並損害心理健康。領導者應聆聽員工反饋,減少不必要或阻礙工作的瑣事,並提升資源與溝通效率。給予員工彈性及自主權,例如工時安排彈性,能有效降低有毒行為發生率,營造包容且健康的工作環境。
微歧視言語潛藏傷害
許多職場問題源自看似無害的言語與行為,如嘲笑、翻白眼,或用玩笑包裝的貶低,這些均屬「微歧視」。微歧視指的是基於個人身份特質,如性別、母職身分等的細微偏見與冒犯,常被無意識表達,但長期累積會加劇憂鬱、壓力、身體疾患,並削弱員工自尊與歸屬感。
主管面對微歧視行為時,應慎重考慮場合與溝通策略,避免當眾指責造成對立。建議私下溝通,表明該言語可能令他人不適,並鼓勵使用更尊重的表達。舉辦相關培訓,有助全員提升對微歧視的認知與敏感度,促使職場更包容。
營造尊重為本職場
改善有毒職場環境並非一蹴可幾,但持續覺察與回應職場有害言行,是提升心理安全與幸福感的關鍵。主管與員工攜手營造尊重、禮貌的互動文化,才能讓每個人安心發揮所長,促進團隊協作與組織永續發展。總之,言語雖是日常,卻不容成為傷害他人的利刃,職場溝通須更加謹慎,防止「咁都唔識?」等話語成為有毒職場的一部分。
請人!請人!請人!
🔗職位空缺傳送門🔗
▶【政府/公共機構】工作機會
▶【月薪$25,000+】工作機會
▶【兼職Part Time】工作機會
延伸閱讀:【職場溝通】唔會發脾氣嘅上司可能更恐怖?10個暗藏細節 睇穿老細係咩人
延伸閱讀:【職場溝通】早晨!拜拜!返工最怕聽到這兩句? 辦公室社交困擾:寧願同事當我透明!
延伸閱讀:【職場溝通】點樣分配工作最好?邊個得閒邊個做VS邊個做得叻邊個做?
請人!請人!請人!
🔗職位空缺傳送門🔗
▶【銀行/金融】工作機會
▶【滙豐銀行HSBC】工作機會
▶【交通銀行】工作機會
▶【中國銀行】工作機會
▶【渣打銀行】工作機會
最新專訪片︰
【職業背後】90後男設回收公司將服務速遞至家門 堅持5年過百間企業都同佢合作 獨力起家成香港環保界傳奇!


Follow CTgoodjobs for the latest career news, hot topics and recommended j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