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本心 80後木藝師瞓身創業
【晴報專訊】當一個木製品手藝人,或許亦需一點不遷就世界的個性。32歲的楊啟鋒3年前與女友開辦「白犬工坊」,專門造木戒指、木筆、木餐具等手作。開店決定,曾被友人視作「玩太大」,產品亦遭質疑「賣太貴」,但他笑言︰「當初儲了一年租金便開舖,若蝕清光便中止,若諗得太多,計算太精明,根本不會投身這一行。」
木紋昭示樹木本質,楊啟鋒(Dickens)做事亦基於本心。3年前因覺得教結他的正職「做到滑牙」,毅然與剛畢業的女友創業,Dickens笑指未有計算太多。「很多事情都用感覺去決定,例如租牛頭角工廈工作室時,已較預算多3、4倍,其他『木友』亦勸告勿『開太大』。」但他覺得工作室地點便利,且光猛兼裝修、間隔靚,便狠下心租用,結果誤打誤撞,成為吸引客人的賣點。「不少客人是白領和文青,男女比例約二八比,大廈乾淨安全會令女客人更有信心。」
品質高價錢不便宜 幸獲知音
追隨本質,亦是他做木工藝的宗旨。「我喜歡用天然物料,最抗拒結合環氧樹脂等異素材的創作。」追求全木製,所花心力亦是倍增,Dickens以木飯碗為例,因要防水、防熱、防腐,最少要漆上7層生漆,要嚴控溫度、濕度風乾,亦需經歷多番打磨。「市面很多量產的木碗,僅噴兩層聚氨酯塗料,不能受熱,僅能做沙律碗。但我想作品更實用、更靚,若只上一兩層生漆,木紋便難透現。」
追求品質,成本自然上漲,一隻木杯動輒售700、800元,但不乏知音。「有客人在誠品看到我們的作品,竟變成粉絲,看到fb登出新作,即上門買。看到有人真心喜歡,給我很大推動力。」他坦言因製作步驟費時,單是「風乾」已花7至14日,所以定價時會刻意不想太多。「手作人最易犯的錯誤是將貨就價,會因應回報決定投入的心力。我會提醒自己反其道而行,做出滿意作品後才定價,有質素自然有人買。」
每半年赴台學藝 喜遇良師
為增進實力,Dickens與女友每半年便赴台學藝。「拜師過程說來神奇,當日靠自學整戒指首飾,不料台灣方面覺得好得意,邀我們赴台交流,結果便識到師父。」
Dickens笑言與師父關係亦師亦友,對方亦從不藏私。故他常自省勿將「老師心態放太高」︰「有興趣鑽研,我們便教,教人亦唔識留力。」
即食文化 教班初期有壓力
創業之初,Dickens坦言曾頗受港人的「即食文化」困擾。「不少人認為花3小時便可帶走好靚的成品,結果只能造出粗糙之物。幾經檢討後,我們決定分開體驗班與學徒班,做學徒花2,000元便可來上4堂,方便他們因應進度製作。」
為了追求創作美感,近年於颱風過後,Dickens常會到街頭「拾木」。「執回來的木頭要花1年風乾,往往得一半能用。但比起現成木材,斷木的紋理變化更多,如樹瘤木的樹紋扭到天旋地轉,紋理更誘人。」他笑指,為追求美感不時自討苦吃。「不過樹瘤木又乾又硬,做4件得3件可用,因有時木頭突然乾裂,刻到一半變成『漏水碗』就用不了。」
記者︰脫芷晴
編輯:黎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