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迷思】AI被飯碗係過度憂慮?專家:衝擊僅佔2.5%就業率 屬短期陣痛!
CTgoodjobs' Editor
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廣泛應用,社會各界對於AI可能帶來的就業衝擊憂慮日益加劇。許多人擔心,AI將取代大量傳統工作崗位,導致失業率飆升,給勞動市場帶來嚴重影響。然而,根據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最新發布的報告,這種擔憂或許被過度誇大。高盛研究團隊指出,AI技術的全面推廣雖會對部分職位產生衝擊,卻同時孕育新的就業機會,對整體勞動力市場的長期影響應屬暫時性,美國僅約2.5%的現有就業人口面臨較高的失業風險。
AI被飯碗係過度憂慮?
企業採用AI現況與規模差異
高盛研究部環球經濟團隊總經理Joseph Briggs與經濟學家Sarah Dong共同撰寫的深入報告詳細分析了AI對全球勞動市場的影響。他們發現,AI技術在企業的滲透率仍處於較低水平,且企業規模在採用率上表現出明顯差異。截至最近統計,擁有250名員工以上的大型企業中,已有約13.4%積極使用AI應用,成為最主要的推動力量。相較之下,規模較小、僅有10至19名員工的企業,其AI使用比例僅為7.5%,兩者相差近6個百分點。 儘管AI的滲透率逐步攀升,但綜合整體市場來看,仍未突破半數企業的覆蓋,顯示AI在企業界的推廣仍有不小空間。這種「大公司先行」的趨勢反映了資金、技術和人才配置上的差異,也是企業對風險管理的不同策略展現。AI提升生產力與短期失業震盪
報告進一步預測,一旦AI技術實現全面普及,其對美國及其他已開發國家的勞動生產力將產生顯著提升,約可增加15%。這種生產率的躍升,意味著經濟整體效能提升,有助於擴大經濟規模和創造更多資源。然而,技術革新並非沒有代價。AI導入初期,由於部分工作崗位被自動化系統取代,失業率在轉型過程中可能短暫上升約0.5個百分點。這種震盪屬於市場調整期,是技術發展與就業結構調整的必經階段。結構性失業風險偏低
儘管存在暫時失業的可能,高盛研究團隊強調,AI引發長期且持續性的結構性失業風險較低。歷史經驗顯示,技術革命往往伴隨新的職業形態和產業崛起,例如大量現代職業在1940年代尚未出現,但依然創造了眾多就業機會。
以美國為例,目前約有60%的勞動人口從事的是一個世紀前並不存在的工作,這反映出勞動市場具備高度的適應性與變革能力。雖然在轉型期間勞動者可能遇到工作替換的挑戰,但隨著新職位的開創,總體就業市場仍將保持平衡。
AI自動化影響的行業與職位
隨著AI的廣泛應用,部分行業正經歷勞動力需求的明顯萎縮。報告指出,行銷諮詢、平面設計、辦公室管理、電話呼叫中心、電腦系統設計及軟體出版等領域的就業增長出現放緩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下降雖部分由疫情期間招聘過度而致,但長期趨勢或與AI驅動的自動化有直接關聯。
根據預測,在美國,若AI技術全面應用於金融分析、客戶服務、會計等12個主要經濟行業,約有2.5%的就業崗位面臨被自動化取代的風險。這一比例雖非小數,卻遠低於普遍擔心的失業浪潮。
最易被AI取代的七類職業
報告片列出七大類可能在未來幾年內被AI取代的職業:
- 電腦程式編寫員
- 會計師及審計師
- 法律助理和行政助理
- 客戶服務代表
- 電話行銷員
- 校對及文字編輯
- 信用分析師
這些工作多屬於規則性高、標準化程度高的職務,容易因AI算法優化和自動化流程而被替代,但同時也存在轉型升級的可能,員工可透過增強技能和跨界學習應對挑戰。
採用AI企業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企業之所以在AI使用比例上表現不一致,背後反映出技術整合、數據管理和成本投入的複雜性。大型企業憑借規模經濟和研發資源,能較早引進高效AI系統,提升決策速度和運營效率;而中小企業則因資金、專業人才缺乏,推進速度較為緩慢。
未來,隨著AI相關工具的普及與門檻下降,預計更多中小企業會逐步加入AI應用行列,這將有助於技術擴散與整體經濟活力的提升。
高盛的報告為我們提供了理性且平衡的視角,提醒社會在面對AI時不應陷入過於悲觀或過度樂觀。AI短期內可能帶來一定程度的勞動市場震盪,但從長遠看,技術推進將創造新的就業形態,推動生產效率和經濟增長。
勞動者和政策制定者需共同努力,通過教育培訓、職業轉型支援和創新鼓勵,降低調整期的社會成本,為未來的工作機會做好準備。唯有如此,才能實現AI與人類勞動力的和諧共生,迎接更具包容性和活力的未來經濟體系。
延伸閱讀:【AI趨勢】「AI教父」預警裁員潮殺到!2大工種肯定冇得留低!邊類職業仲係鐵飯碗?
延伸閱讀:【AI發展】Chrome 新對手?ChatGPT 推出瀏覽器!OpenAI 將改寫搜尋引擎生態!
延伸閱讀:【科技陷阱】OpenAI CEO警告!6類對話千祈唔好同AI講 否則你嘅秘密全曝光!
最新專訪片︰
【office豪華旅行團】GT Group超日系辦公室展現年輕活力 仲有Poolside畀員工放水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