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下的「社交距離」

人際關係下的「社交距離」

盈力僱員服務顧問

盈力僱員服務顧問是「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轄下的服務單位,自1993年起為公私營機構提供僱員輔助計劃(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簡稱EAP)。盈力服務超過300間公私營企業,逾40萬僱員。我們多年來與僱主結成伙伴,透過提供僱員輔導、職場培訓、危機介入、管理顧問等,以推廣僱員身心健康為己任,為職場注入色彩。

More Blogs

部門主管Sharon告知Albert,不少同事提及與他相處得不舒服,雖然沒有和Albert有過任何衝突,但每每和Albert溝通時都感到莫名的難受。Sharon觀察後,發現Albert可能在外國長大,待人特別熱情,和同事溝通時習慣與對方靠得很近,又不自覺地與對方有肢體接觸(拍膞頭、大腿等動作),別說異性同事覺得被冒犯,連同性同事都感到不能接受。特別近日疫情肆瘧,同事對Albert的「近距離」接觸就更加抗拒。

就上述行為而言,Albert似乎對「社交距離」的認知有所偏差,對閱讀他人情感不夠敏感。美國人類學家Edward Hall指出,我們心理上都有一個無形的個人空間(Personal Space),基於安全和自我保護,這空間是不容「未被授權」的人入侵。所以我們潛意識會與陌生人保持距離,若對方入侵我們的個人空間,我們會感到被冒犯、反感和抗拒,只有得到心理上「授權」的人(如親人、伴侶、密友等),我們才願意有較親密的距離。

Albert要改善人際關係,應多注意「社交距離」的應用:

1)認清距,避「強」入

Edward Hall歸納了四種不同的社交距離,為了令自己和對方心理上較舒服,與不同人互動時,應按不同關係去採用不同距離:

i) 公共距離(Public Distance):應用於與完全不認識的人作社交互動(如你面對街上的路人,互相都不會有實際交流和接觸),因此與對方會保持至少3米或以上的距離。

ii) 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多用作與陌生人溝通(如點頭之交、與客戶面談和同事開會等),溝通的距離約由1米至3米。

iii) 個人距離(Personal Distance):用於有一定關係的對象之上(如朋友、較熟悉的同事和同學),距離在1米內但不少於40厘米,有需要時我們可與對方有輕微的肢體接觸(如拍一拍對方膞頭)。

iv) 親密距離(Intimate Distance):這是我們最私人的領域,由40厘米至零距離,正常而言,只接受極親密的人進入此範圍(如父母、夫妻、情侶和閨密)。

Albert應加強對上述距離的意識,按照與對方的關係,配以適合距離,避免對方感到焦慮和不安。如同事間互動,應以社交距離為主,靠得太近、甚至過多身體接觸,就已經進入對方的個人距離,強行越界對方當然感到反感。

2) 頭眼額間找到「授權」
單靠身份和角色去判斷與對方的社交距離,有時未免不夠準確,始終身份和角色,不能完全反映對方的信任和親密程度。有時同事也可以是你關係密切的好友,相反如聚少離多,即使是父親,以親密距離去溝通也未必舒服。所以Albert應藉對方身體語言去觀察,其心理上認定與你是什麼關係?他又是否「授權」你靠得更近?

身體語言能誠實反映個人心理意願,如對方感到有信任和安全感,身體自然流露一些「授權」動作,示意允許縮短社交距離,例如:對方較平日站近你一點、與你傾談時身體會稍稍前傾、或是對你有適度的肢體接觸等。EdwardHall的研究亦發現,若對方接受你進入個人/親密距離,溝通時,會願意和你有較長時間的眼神接觸、語氣亦會較平常輕聲及溫柔。Albert與同事溝通時,應更留意對方「眉頭眼額」,以了解對方可接受的距離。

3)「落閘」,退後保關
如對方與你溝通時,經常做出封閉式的身體語言(如翹手)、又迥避與你眼神接觸、或是做出一些自我安撫行為(Pacifyingbehaviors)(如搓手、摸脖子和重複拉衫袖等行為),都可能是焦慮不安的表現,反映對方因你入侵其個人空間,而感到焦慮不安。Albert應意識到對方「落閘」的警號,先將距離拉開,再將身體重心微微拉後(無論站立或坐下),遠離對方個人空間,避免其自我保護升級。同時嘗試用輕鬆的聲調對話,去舒緩對方緊張情緒,以免關係惡化,以後雙方的距離只會愈走愈遠。

4)日常生活中激發腦潛
社交距離的重點,在於了解他人情緒和感受,從而調節合適距離。美國著名心理學家,DanielColeman在著作《EmotionalIntelligence》中提到,腦邊緣系統(Limbicsystem)愈活躍,閱讀他人情緒和感受的能力便愈高。Albert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做鍛鍊邊緣系統的小練習,多將注意放在非語言溝通上(Non-verbalcommunication),以表情、肢體語言、聲調和副語言(Paralanguage)去判斷他人所表達的實際意思和情感,而不單靠說話去理解其想法。具體來說,多看少對白但多面部表情特寫的「文藝電影」、或參與一些著重觀察非語言溝通的遊戲(如心理學家DmitryDavidoff發明,近日復興的互動遊戲「狼人殺」)等,都有助提升腦邊緣系統的活躍度。

5)審時度勢update最新距
社交距離的遠近,亦受文化、社會環境影響。社交距離取決於個人情感,而情感會受文化差異、社會氣氛所影響,因此Albert要管理好社交距離,就要懂得「審時度勢」,留意當地文化和社會的最新取向。如歐洲和美洲地區,人們普遍較熱情,慣用短而親密的社交距離溝通,但華人地區對個人空間的保護意識較強,Albert有需要按當地文化差異,去調節合適的社交距離,否則過份熱情反成社交障礙。又例如,正常情況下,想與對方建立友好關係,當然主動和對方握手,但在最近疫情下,社會普遍對被感染有所恐懼,自然將社交距離拉遠,不懂變通仍主動握手,可能適得其反,失去友好關係。

在疫情下,為減低被感染風險,固然要注意社交距離。即使疫情減退,適當的社交距離,仍能助你有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以上內容及資料僅屬個別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www.CTgoodjobs.hk的立場。CTgoodjobs對因以上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Look out for further updates on our Facebook fan page!
Follow CTgoodjobs for the latest career news, hot topics and recommended jobs!
Maybe Later Follow